送刘都谏谪辽阳

·
立志为诤臣,万死应不悔。 含笑辞白发,结束向辽海。 辽海急兵戈,山高集犀锁。 久与狡倭持,战氛何时解。 万里调客兵,饷绝兵饥馁。 脱巾侮大将,易若捕虫豸。 未战心先携,兵骄将复猥。 百无一堪用,可恃复安在。 君行好折冲,旄节久相待。 勉矣立功名,身为国沟垒。
拼音分享图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诤臣(zhèng chén):直言进谏的臣子。
  • 万死:比喻极端危险或困难的情况。
  • 辽海:指辽东半岛及其附近的海域。
  • 狡倭(jiǎo wō):指狡猾的日本侵略者。
  • 脱巾:指士兵因饥饿而放弃军职。
  • 虫豸(chóng zhì):小虫,比喻容易对付的事物。
  • :离心,不团结。
  • (wěi):懦弱,无能。
  • 折冲:指在战场上冲锋陷阵。
  • 旄节:古代使臣所持的符节,这里指等待的命令或职位。
  • 沟垒:防御工事,比喻坚固的防线。

翻译

立志成为直言进谏的臣子,即使面临万死也绝不后悔。 带着微笑告别白发,整装前往遥远的辽海。 辽海地区战事紧急,山高处聚集着坚固的防御。 长时间与狡猾的日本侵略者对峙,战事何时能解? 万里之外调来的客兵,粮饷断绝,士兵饥饿。 士兵因饥饿而放弃军职,侮辱大将,易如反掌。 尚未开战,士兵已心存离意,兵骄将弱。 百无一用,可靠之处何在? 你此行是为了在战场上冲锋陷阵,等待已久的命令即将到来。 努力吧,为了立下功名,你的身体就是国家的坚固防线。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忠诚的臣子,面对国家的危难,毫不犹豫地前往辽海前线。诗中,“立志为诤臣,万死应不悔”展现了臣子的坚定决心和牺牲精神。通过“辽海急兵戈”和“久与狡倭持”等句,诗人传达了战事的紧急和敌人的狡猾。后文对军队的困境和将领的无能进行了深刻的揭露,但最终以“君行好折冲,旄节久相待”鼓励前行,展现了诗人对国家未来的希望和对英雄的期待。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国家和民族的深切关怀。

袁宗道

明荆州府公安人,字伯修。万历十四年会试第一。授编修,官终右庶子。时王世贞、李攀龙主文坛,复古摹拟之风极盛,宗道与弟袁宏道、袁中道力排其说。推崇白居易、苏轼,因名其斋为白苏斋。为文崇尚本色,时称公安体。有《白苏斋类稿》。 ► 25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