薤露

·
皇祖卜世久,所遗谁最忠。 先帝升鼎湖,数子攀厥龙。 殉死乃无穴,号呼而且从。 鼎缺于磨室,京畿置南邦。 多见以不怪,弃之如转蓬。 家衮奋海隅,树帜思得朋。 力尽躯以捐,愤怨塞苍穹。 呜呼复呜呼,岂惟汉义公。
拼音分享图

所属合集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皇祖:指先祖或帝王。
  • 卜世:预卜或预示的世代。
  • 升鼎湖:指帝王去世,鼎湖是传说中黄帝升天的地方。
  • 攀厥龙:指追随帝王,龙象征帝王。
  • 殉死:为忠于君主而死。
  • 鼎缺:指国家的衰败。
  • 磨室:指朝廷。
  • 京畿:指京城及其周边地区。
  • 南邦:指南方的国家或地区。
  • 转蓬:随风转动的蓬草,比喻流离失所。
  • 家衮:指家族中的贤能之士。
  • 海隅:海边。
  • 树帜:树立旗帜,比喻建立势力或号召。
  • 得朋:得到朋友或盟友。
  • 躯以捐:捐躯,牺牲生命。
  • 愤怨:愤怒和怨恨。
  • 苍穹:天空。
  • 汉义公:指汉代的忠臣义士。

翻译

先祖预言的世代已久远,留下的谁最忠诚? 先帝去世,数位臣子追随其龙驾。 他们为忠于君主而死,却连墓穴都没有,只能呼号着跟随。 国家的鼎盛在朝廷中衰败,京城及其周边变成了南方的边疆。 人们对此已见怪不怪,像转动的蓬草一样被抛弃。 家族中的贤能之士在海边奋起,树立旗帜希望得到盟友。 他们力尽而捐躯,愤怒和怨恨充塞天空。 唉,唉,难道只有汉代的忠臣义士如此吗?

赏析

这首作品表达了对忠诚与牺牲的深刻思考。诗中通过对比先祖的预言与现实的衰败,描绘了忠臣的悲壮牺牲和被遗忘的命运。诗人通过“鼎缺于磨室,京畿置南邦”等句,深刻反映了国家的衰落和人们的冷漠。结尾的“呜呼复呜呼,岂惟汉义公”则是对历史上无数忠诚之士的哀悼,同时也是对后人的警示,提醒人们不应忘记那些为国家和民族献身的英雄。

陈子升

明末清初广东南海人,字乔生。陈子壮弟。明诸生。南明永历时任兵科右给事中,广东陷落后,流亡山泽间。工诗善琴。有《中洲草堂遗集》。 ► 95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