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陈永和钧改官之真定学曩府君教处

·
厌事尝疑抛县印,之官又见向儒宫。 城临沱水新桥在,路绕恒山旧驿通。 乍到士人应认姓,试询父客几成翁。 经中更废蓼莪讲,坐处青毡恨颇同。
拼音分享图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nǎng):以往,从前。
  • 厌事:厌倦于日常事务。
  • 抛县印:指辞去县官的职务。
  • 之官:赴任。
  • 儒宫:指学校,这里特指真定学府。
  • 沱水:河流名。
  • 恒山:山名,五岳之一。
  • 旧驿:旧时的驿站。
  • 士人:读书人,学者。
  • 认姓:认识姓氏,这里指被人认出。
  • 父客:父亲的旧友。
  • 蓼莪(liǎo é):《诗经》中的一篇,这里指经书中的内容。
  • 青毡:青色的毡垫,这里指座位。

翻译

厌倦了日常的县官事务,曾想辞去职务,如今又赴任到真定学府。城池临近沱水,新桥依旧,路途蜿蜒通往恒山,旧时的驿站依然通达。初到此地,学者们或许会认出我的姓氏,尝试询问父亲的旧友,他们中又有几位已成老翁。在经书中,我更少讲授《蓼莪》,坐在青毡垫上,心中的遗憾颇为相似。

赏析

这首作品表达了诗人对官场生活的厌倦和对学术生活的向往。诗中通过对新旧景象的对比,展现了诗人对过往的回忆和对未来的期待。诗人在新的环境中,感受到与旧友的疏远和学术的孤独,表达了对过去时光的怀念和对现实境遇的感慨。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凝练,展现了诗人对人生道路选择的深思和对学术追求的执着。

高叔嗣

明河南祥符人,字子业。号苏门山人。嘉靖二年进士。授工部主事,改吏部。历稽勋郎中。出为山西左参政,断疑狱,人称为神。迁湖广按察使。卒官。少受知李梦阳,与马理、王道切磋文艺。有《苏门集》。 ► 14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