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曲歌辞独不见

·
白马谁家子,黄龙边塞儿。 天山三丈雪,岂是远行时。 春蕙忽秋草,莎鸡鸣西池。 风摧寒棕响,月入霜闺悲。 忆与君别年,种桃齐蛾眉。 桃今百馀尺,花落成枯枝。 终然独不见,流泪空自知。
拼音分享图

所属合集

译文

骑在白马上翩翩而驰的,那是谁家的少年,是在龙城边塞戍城立功的征戍之人。天山如今天寒地冻,积雪厚有三丈,这个时候怎么适合远行呢?春日的蕙兰忽而变得枯萎,变成了秋草,闺中的美人也已经到迟暮之年了。在这凄清落寞的深秋,曲池边传来阵阵吱吱呀呀梭子的声响。那是风吹动寒梭发出的声响,月亮伴着清霜,更显出秋天深居闺中的女子的无限伤悲。还记得与丈夫离别的那年,门前种的桃树与她齐眉。如今桃树已经高百余尺了,花开花落几十年过去,很多枝条已经枯萎了。始终不见丈夫归来,只有凄伤的眼泪独自空流。

注释

黄龙:古代城池名。又名龙城。在今辽宁朝阳一带。此处泛指边塞地区。 蕙:蕙兰,兰花的一种,春日开花。 莎鸡:虫名。又名络纬。俗称纺织娘、络丝娘。 寒棕:谓织布梭,状家境的贫寒,或冷天犹织,故称。 霜闺:即秋闺。此处指秋天深居闺中的女子。

 《独不见》,乐府《杂曲歌辞》旧题。这首诗描写的是闺中女子对丈夫的思念之情。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huì):一种香草,常用来比喻美好的品质。
  • 莎鸡 (suō jī):一种昆虫,即纺织娘。
  • 寒棕 (hán zōng):棕榈树在寒冷中的景象。
  • 霜闺 (shuāng guī):指寒冷中的闺房,常用来形容女子的孤独和寂寞。

翻译

白马上的那位青年是谁家的孩子,他是来自黄龙边塞的战士。 天山上积雪三丈深,这难道是远行的合适时节吗? 春天的蕙草忽然变成了秋草,莎鸡在西池边鸣叫。 风摧残着寒棕发出声响,月光照进霜冷的闺房,显得格外悲凉。 回忆起与你分别的那一年,我们种下的桃树与你的蛾眉齐高。 如今桃树已经长到百余尺高,花儿落尽,只剩下枯枝。 最终我还是独自一人,无法见到你,只有泪水空自流淌,无人知晓。

赏析

这首作品通过描绘边塞的荒凉景象和时光的流逝,表达了深切的思念和孤独感。诗中“天山三丈雪”和“风摧寒棕响”等句,以夸张和拟人的手法,生动地描绘了边塞的严酷环境。而“桃今百馀尺,花落成枯枝”则通过对比,突出了时间的无情和人事的变迁。最后两句“终然独不见,流泪空自知”直抒胸臆,表达了诗人对远方亲人的深切思念和无法相见的悲哀。整首诗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展现了李白诗歌中独特的边塞情怀和深沉的个人情感。

李白

李白

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诗人,有“诗仙”之称,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汉族,出生于剑南道之绵州(今四川绵阳江油市青莲乡),一说生于西域碎叶城(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马克),5岁随父迁至剑南道之绵州(巴西郡)昌隆县(712年更名为昌明县),祖籍陇西郡成纪县(今甘肃天水市秦安县)。其父李客,育二子(伯禽、天然)一女(平阳)。存世诗文千余篇,代表作有《蜀道难》、《将进酒》等诗篇,有《李太白集》传世。762年病逝于安徽当涂,享年61岁。其墓在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 ► 108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