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临洮望萧关

·
渐觉风沙暗,萧关欲到时。 儿童能探火,妇女解缝旗。 川少衔鱼鹭,林多带箭麋。 暂来戎马地,不敢苦吟诗。
拼音分享图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táo):洮河,位于今甘肃省。
  • 萧关:古代关隘名,位于今宁夏回族自治区固原市,是古代丝绸之路的重要关口。
  • 探火:指儿童能够探查火源,这里可能指儿童参与军事活动,探查敌情。
  • 解缝旗:指妇女能够缝制旗帜,这里可能指妇女参与军事后勤工作。
  • 衔鱼鹭:指鹭鸟衔着鱼,这里形容鹭鸟捕食的景象。
  • 带箭麋:指麋鹿身上带着箭,这里可能指战乱中受伤的动物。
  • 戎马地:指战乱频繁的地区。

翻译

渐渐感觉到风沙遮蔽了视线,萧关即将到达。 儿童们能够探查火源,妇女们懂得缝制旗帜。 河边少了衔鱼的鹭鸟,林中多了带箭的麋鹿。 暂时来到这战乱之地,不敢过多地沉溺于苦吟诗篇。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诗人李昌符在前往萧关途中的所见所感。诗中,“渐觉风沙暗”一句,既描绘了西北边疆的自然环境,也隐喻了战乱的阴影。儿童和妇女的军事参与,反映了边疆地区的紧张局势和民众的无奈。后两句通过对自然景象的描写,进一步以鹭鸟和麋鹿的遭遇,象征了战乱给人民和自然带来的伤害。结尾的“不敢苦吟诗”,则表达了诗人在战乱之地,面对残酷现实的无力感和忧虑。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战乱的深刻感受和对和平的渴望。

李昌符

唐人。李昌言弟。僖宗中和四年,昌言病,表昌符为凤翔节度使留后。昌言卒,制以为凤翔节度使。光启三年,反,犯大安门,不克,奔陇州。旋被诛。 ► 2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