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史

自古功名亦苦辛,行藏终欲付何人。 当时黮闇犹承误,末俗纷纭更乱真。 糟粕所传非粹美,丹青难写是精神。 区区岂尽高贤意,独守千秋纸上尘。
拼音

注释

行藏:人之行止。引指事迹。 黮黯:蒙昧不明。韩愈《为河南令上留守郑相公启》:“盖覆黮黯,不以真情状白露左右。”承误:承传谬误。 糟粕:本指食品之垃圾,引指历史。语本《庄子·天道》:“桓公(齐桓公)读书于堂上,轮扁斫轮于堂下,释椎凿而上,问桓公曰:‘敢问公之所读者何方邪?’公曰:‘圣人之言也。’曰:‘圣人在乎?’公曰:‘已死矣。’曰:‘然则君之所读者,古人之糟魄已夫!’”糟魄,糟粕。 悴美:纯粹精美。 丹青:绘画。这里引指史书。 区区:极其有限的,少量的。指记载人物事迹的史书文字。 纸上尘:史书上的尘土。

这首七言律诗约作于熙宁三年(公元1070年)。 据李壁《庚寅增注》称:“安石尚谓:‘欧阳永叔作《五代史》时,冯道最佳,有机谋,善避难,密能安主存身,可谓吉士。永叔贬之,甚无谓也。作史难,须博学多闻,有须足以断其真伪是非乃可。盖事在目前是非尚不定,而况名迹去古人已远,旋策度之,焉能一一当其实哉!’反复此段,与诗意略合,且标题不指名,而泛谓之“读史”,岂公故欲隐其义,为永叔讳耶?”则李壁意谓安石所指乃欧阳修撰史(欧阳修约于景祐三年至皇祐五年间编成《新五代史》)失实。细读安石之语,中有赞许“冯道”之词,以为欧阳修贬之不当,其中恐怕不仅为古人鸣不平,而实有自忧之虑。

评析

首联揭示古人内心隐忧,虽然一生为功名辛苦奋斗,然而,这奋斗的精神与事迹,交付与谁人完整准确的记载传流呢?发端言“自古”,则“即今”之意自在其中。 颔联直指古史初时即已谬误,何况流传至今? 颈联特别就历史上的优秀人物未能得到完美的记载表示憾。“丹青难写是精神”,语意颇具哲理韵味,与“意态由来画不来”(《明妃曲》)可互相比照。 尾联更进一步发抒感慨。一是史书所记,区区千百文字,怎能表达前贤当时的丰富内心呢?二是就这区区千百文字而言,又要蒙上厚厚的“历史尘埃”,竟然还有众多的儒生要固守这区区文字! 王安石对现实有清醒的认识,对历史也有着独到的见解。本篇虽曰“读史”,实为“论史”,表现出拂尘显真、剔除糟粕、吸取精华的史识,达到了很高的思想境界。
王安石

王安石

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北宋抚州临川人(今临川区邓家巷人),中国历史上杰出的政治家、思想家、学者、诗人、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北宋丞相、新党领袖。欧阳修称赞王安石:“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 ► 1710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