肆月八日观李中溪

·
三花宝树下,八水香池边。 鹫岭玄宗启,鱼山清梵传。 日华明震旦,云彩丽诸天。 染衣岂尊宿,铿佩尽儒仙。 虚界一那刹,实际万由延。 伊予漂戎旅,同君登法船。
拼音分享图

所属合集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肆月:即四月。
  • 宝树:指佛教中的圣树,象征着佛法的庄严。
  • 八水:指佛教中的八功德水,象征着清净。
  • 鹫岭:即灵鹫山,是佛教圣地之一,位于印度。
  • 玄宗:指佛教的深奥教义。
  • 鱼山:山名,此处可能指佛教中的某个圣地。
  • 清梵:指佛教的清净梵音。
  • 震旦:古代印度对中国的称呼。
  • 诸天:指佛教中的天界。
  • 染衣:指僧侣的袈裟。
  • 尊宿:指高僧或佛教中的重要人物。
  • 铿佩:指佩带的玉器发出的声响,此处比喻儒者的风范。
  • 儒仙:指有儒者风范的仙人。
  • 虚界:指佛教中的虚空界。
  • 一那刹:佛教时间单位,极短的时间。
  • 实际:指佛教中的实际理地,即真理的境界。
  • 万由延:佛教距离单位,极远的距离。
  • 伊予:古代文言文中“我”的自称。
  • 漂戎旅:指漂泊在外的军旅生活。
  • 法船:指佛教中引导众生渡过生死苦海的佛法。

翻译

在四月的宝树下,八功德水池边, 灵鹫山上开启了深奥的佛教教义,鱼山上传来了清净的梵音。 阳光照耀着中国,云彩点缀着天界。 僧侣的袈裟岂能代表高僧,儒者的风范却如同仙人。 虚空界中的一刹那,实际理地却有万由延之远。 我漂泊在外的军旅生活,与君一同登上法船,寻求解脱。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佛教圣地的庄严景象,通过对宝树、八水、鹫岭等意象的描绘,展现了佛教的深奥与清净。诗中“染衣岂尊宿,铿佩尽儒仙”一句,巧妙地将僧侣与儒者对比,表达了作者对儒者风范的推崇。结尾的“同君登法船”则体现了作者对佛教解脱之道的向往。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表达了作者对佛教文化的深刻理解和崇高敬仰。

杨慎

杨慎

杨慎,明代文学家,明代三大才子之一。字用修,号升庵,后因流放滇南,故自称博南山人、金马碧鸡老兵。杨廷和之子,汉族,四川新都(今成都市新都区)人,祖籍庐陵。正德六年状元,官翰林院修撰,豫修武宗实录,禀性刚直,每事必直书。武宗微行出居庸关,上疏抗谏。世宗继位,任经筵讲官。嘉靖三年,因“大礼议”受廷杖,谪戍终老于云南永昌卫。终明一世记诵之博,著述之富,慎可推为第一。其诗虽不专主盛唐,仍有拟右倾向。贬谪以后,特多感愤。又能文、词及散曲,论古考证之作范围颇广。著作达百余种。后人辑为《升庵集》。 ► 155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