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八日涪陵舟中读东坡食荔枝诗戏和一首

·
我生不及曹溪卢,一定与岁终荣枯。 西游两月数千里,耳目总被江山驱。 家林忽忆荔枝节,洒若瑞露浇尘肤。 青堤翠浦少隙地,绣幔不屑围名姝。 筠笼首荐四月八,光价未便倾坤隅。 天浆异种熟壮夏,水晶火齐难精粗。 涪翁误赏廖家䋏,恰似江芡誇蠙珠。 福州胜画亦足味,敢与进奉争芳腴。 东坡日啖三百颗,齿颊肯挂松江鲈。 荔仙亭上赋归去,炎云烂熳沧洲图。
拼音分享图

所属合集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涪陵(fú líng):地名,今重庆市涪陵区。
  • 东坡:指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
  • 荔枝节:指荔枝成熟的季节,通常在夏季。
  • 瑞露:比喻美酒。
  • 尘肤:指尘世的肌肤,比喻世俗的烦恼。
  • 筠笼(jūn lóng):用竹子编制的笼子,此处指装荔枝的篮子。
  • 天浆:指美酒,此处比喻荔枝的美味。
  • 涪翁:指黄衷自己,涪陵人。
  • 廖家䋏(liào jiā zhá):指廖氏家族的荔枝,䋏为荔枝的别称。
  • 江芡(jiāng qiàn):指江南的芡实,一种水生植物的果实。
  • 蠙珠(pín zhū):珍珠。
  • 芳腴(fāng yú):芳香肥美。
  • 松江鲈(sōng jiāng lú):指松江特产的鲈鱼,以鲜美著称。
  • 炎云:炎热的云,比喻夏日的炎热。
  • 沧洲图:指描绘沧洲(神话中的仙境)的图画。

翻译

我生来不及曹溪的卢生,一年的荣枯总是与岁月同步。西游两月,行程数千里,我的耳目总是被这江山所驱使。突然想起家乡的荔枝节,仿佛美酒浇灌了尘世的烦恼。青翠的堤岸和翠绿的浦口没有空地,绣花的帐幕不屑于围住名门闺秀。四月初八,筠笼中的荔枝首次被推荐,其光华和价值尚未完全展现。天上的美酒,异种的荔枝在壮夏成熟,水晶和火齐难以区分其精粗。涪陵的黄翁误赏了廖家的荔枝,恰似江南的芡实夸耀其珍珠。福州的荔枝也有其独特的美味,敢于与进贡的荔枝争芳斗艳。东坡每天能吃三百颗荔枝,齿颊间不愿挂着松江的鲈鱼。荔仙亭上赋诗归去,夏日的炎热如同绚烂的沧洲图。

赏析

这首诗是明代黄衷在涪陵舟中读苏轼的食荔枝诗后所作,表达了对荔枝的喜爱和对家乡的怀念。诗中通过对荔枝的描绘,展现了其美味和珍贵,同时通过对家乡荔枝节的回忆,抒发了对家乡的深情。诗中还巧妙地运用了对比和比喻,如将荔枝比作天上的美酒,将福州荔枝与进贡荔枝相比较,展现了诗人对荔枝的独特见解和情感。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表达了对荔枝的赞美和对家乡的眷恋。

黄衷

明广东南海人,字子和。弘治九年进士。授南京户部主事,监江北诸仓,清查积年侵羡,得粟十余万石。历户部员外郎、湖州知府、晋广西参政,督粮严法绳奸,境内肃然。后抚云南,镇湖广皆有政绩。官至兵部右侍郎。致仕卒,年八十。有《海语》、《矩洲集》等。 ► 126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