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鼓歌
注释
- 黔:贵州的简称。
- 播州:今贵州遵义。
- 姎徒:古代西南地区少数民族名。
- 纯皇:清高宗乾隆皇帝。
- 青衿:古代学子所穿的衣服。
- 白屋:指平民所居之屋。
- 奢香:明代彝族土司。
- 济火:三国时期彝族首领。
- 坎地:挖坑埋入地下。
- 嗷嘈:声音喧闹杂乱。
- 花鬘:一种戴在头上的花饰。
- 鬼方:商周时代活动于中国西北的少数民族。
- 冀方:古九州之一冀州,泛指中原地区。
- 氇(lǔ)席:一种毛织品。
- 当:同“挡”。
- 皋陶(gāo yáo):传说中东夷族的首领,舜帝时的司法官。
- 蒲牢:古代传说中的一种生活在海边的兽。
- 黄湄:清代诗人黄之隽。
- 秋谷:清代诗人赵执信。
- 佻:轻薄,不庄重。
- 宗柘:宗庙。
- 在莒(jǔ):比喻不忘前事。
- 剖符:古代帝王分封诸侯、功臣,把符节剖分为二,双方各执其半,作为信物。
- 罗施:唐代南诏地区的少数民族。
- 石丑:指老挝。
- 薏苡(yì yǐ):植物名。
- 大食:古阿拉伯帝国。
- 日本。
翻译
咸丰四年贵州开始动乱,播州首先挑起祸端联合群苗。各郡混乱自守或征战,盘江的浅水生起波涛。 府兵远出城池却沦陷,被包围后敌人呼啸而那些姎徒很骄横。乾隆皇帝的天章长久以来更加显耀,义民怎会被狐妖鸱枭迷惑。 我的先大夫陈既能依仗忠信,学子和平民皆如同胞。在吴公祠下的水清静,百人一同赴死甘愿在一朝。 冲击焚烧罂听任贼人的计策用尽,凿开门冲出去拼命追击。五千民兵凭借感激之情,快速如同被风吹的芦花覆盖敌人巢穴。 奢香在道路左边投降,济火改变面貌居于前列。不见援兵相助徒有虚名,哪有慢待军饷分酒食的。 三城百寨一并扫荡,箐谷极其昏暗洗去了腥臊。收取敌人的积聚供作军粮,放归他们的牛马回到山林水泽。 俘获他们的子女赦免不杀,授予他们畲田让他们耕种。一杯清酒也不喝,只选取一件物品甚于叮咛短于鼛鼓之声。 投降的夷人叩首讲述旧故事,传说是从汉代宰相安抚壮瑶开始。哎呀汉朝的宰相相信神武,拜表讨伐贼人先从不开化之地开始。 岂不知秦川宛洛都是争夺之地,但不清净内室就难以顾及城郊。堤官隗搆被四郡之人拥戴,攻心的一句话是参军所教导。 用铜铸鼓赏赐给酋长,挖坑埋入地下宝贵地守护着藏在山坳。每年祭祀鬼神时才敢击打,芦笙和巫唱杂乱喧闹。 不然召集众人战斗,戴着花鬘光着脚奔跑相召。一面鼓就足以值很多钱,独占一面为富独占十面为酋豪。 鼓亡苗灭是古书记载的话语,以威力报复暴虐怎能逃脱。鬼方和冀方远远地,送它过来很麻烦用氇席包裹。 连弩和铜牙虽然很少见到,这东西仍能见到天威永远悬挂在云霄。围径有四尺长有八寸,四耳没有挡在约着腰部的地方。 文螭蟠曲朱鹭飞舞,三百零二条细纹环绕四周。好像篆文难以辨认,屡次麻烦画肚子最终让人牙酸。 土花青碧沁入肌理,雷纹曲折环绕着皋陶。中心滑润不沾手,恰好能承受二尺长的槽椎敲击。 好的时辰会客风日美好,在水面敲击如同敲打蒲牢。如同观看溪岗跳跃的明月,宰杀牛喝酒欢乐相邀。 忽然蛮风卷来瘴雨,其中有铁马的声音萧萧。一击再击变得激越凄楚,战场上万鬼都在啼哭嗥叫。 不用催促作战而用它来行酒令,铜龙悲愤地发出长长的叫声。清朝初期的诸位老先生开始赞赏吟咏,黄湄和秋谷都很清高超然。 查氏书堂又相继兴起,只是为了玩物竞相
赏析
这首诗内容丰富,描绘了贵州地区的历史事件、民族风情和一件具有特殊意义的铜鼓。诗中先是叙述了咸丰年间贵州的战乱与平定过程,强调了义民对朝廷的忠诚。接着详细描写了铜鼓的来历、特征及其在当地的文化意义和价值。
赏析这首诗,可看出张之洞对历史和民族文化的深刻理解与关注。通过对铜鼓的细致描绘,展现出独特的文化景致。其用词丰富且准确,生动地呈现出历史事件的动态与场景。同时,在诗中也反映出张之洞对文化传承的重视以及对国家安定、民族团结的期望。整首诗兼具历史、文化与文学价值,体现了张之洞深厚的文学功底和广阔的视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