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秋游西园庵四首

·
觉苑秋风落,谶筵法鼓传。 经声穷夜柝,幡影薄云天。 老厌樊笼役,思登彼岸先。 何功得愿果,不使笑磨砖。
拼音分享图

所属合集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觉苑:指寺院。
  • 谶筵:举行法事的场所。
  • 法鼓:佛教法器,用于召集僧众或举行法事时敲击。
  • 经声:念诵经文的声音。
  • 穷夜:整夜。
  • (tuò):古代用于打更的木梆。
  • 幡影:幡旗的影子。
  • 薄云天:接近云天,形容幡旗高挂。
  • 樊笼:比喻束缚,限制自由的地方。
  • :劳役,指束缚的生活。
  • 彼岸:佛教中指超越生死的境界。
  • 愿果:愿望的实现。
  • 磨砖:比喻无用功。

翻译

寺院中的秋风轻轻吹过,法事上的鼓声传递着。 念诵经文的声音整夜不息,幡旗的影子高耸入云。 年老的我厌倦了束缚的生活,渴望登上超越生死的彼岸。 我思考着如何才能实现愿望,不让自己的努力成为无用的磨砖。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诗人在初秋时节游历西园庵的所感所思。通过寺院的秋风、法鼓声、经声和幡影等意象,表达了诗人对尘世束缚的厌倦和对佛教彼岸境界的向往。诗中“老厌樊笼役,思登彼岸先”直抒胸臆,展现了诗人对解脱的渴望。结尾的“何功得愿果,不使笑磨砖”则反映出诗人对于如何实现愿望的深思,以及对无用功的自我警醒。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精神自由的追求和对生命意义的探索。

曾受益

曾受益,字而吉。增城人。明神宗万历十六年(一五八八)举人。会试不第,谒选授福建宁德知县。以亲老不能迎养乞致仕,尝主修邑志。年八十九卒。有《吹剑集》。清康熙《增城县志》卷八有传。 ► 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