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意三首

·
六国多好士,堂上各三千。 所亲苟不慎,祸福怕相因。 李园贼黄歇,冯驩复田文。 种桃得秋实,蒺藜徒刺人。
拼音分享图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六国:指战国时期的六个国家,即齐、楚、燕、韩、赵、魏。
  • 好士:喜欢招揽士人。
  • 堂上:指家中或官府中的主要场所。
  • 所亲:亲近的人。
  • :如果。
  • :暗害。
  • 黄歇:春申君,战国四公子之一,被李园所害。
  • 冯驩:战国时期赵国的大夫,曾为平原君赵胜的门客。
  • 田文:即平原君赵胜,战国四公子之一。
  • 种桃:比喻做好事或培养人才。
  • 秋实:秋天的果实,比喻好的结果。
  • 蒺藜:一种带刺的植物,比喻坏人或坏事。

翻译

在战国时期,六个国家都喜欢招揽士人,每个国家都有三千士人在堂上。如果亲近的人选择不慎,祸福就会相互影响。李园暗害了黄歇,冯驩也曾经是田文的门客。种下桃树会得到秋天的果实,而蒺藜只会刺伤人。

赏析

这首诗通过战国时期的历史典故,警示人们选择亲近的人要慎重。诗中“种桃得秋实,蒺藜徒刺人”寓意深刻,比喻做好事会得到好结果,而与坏人亲近只会带来伤害。整体上,诗歌语言简练,意境深远,表达了作者对人际关系的深刻洞察。

贝琼

元末明初浙江崇德人,字廷琚,一名阙,字廷臣。元末领乡荐,年已四十八。战乱隐居,张士诚屡辟不就。洪武初聘修元史,六年除国子助教,与张美和、聂铉并称“成均三助”。九年改官中都国子监,教勋臣子弟。十一年致仕。有《清江文集》。 ► 58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