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洪大隐传后

·
黄冠野服共逍遥,七十何曾谙市朝。 倾国楚妃端不嫁,入山商皓若为招。 田中云实收双玉,树底风声厌一瓢。 化鹤却归辽海路,上林无处问渔樵。
拼音分享图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黄冠野服:指平民百姓的装束。
  • :熟悉。
  • 市朝:指都市和朝廷,泛指世俗繁华之地。
  • 倾国楚妃:指美丽的女子,源自楚国传说中的美女。
  • 商皓:指商山四皓,古代传说中的四位隐士。
  • 若为:如何,怎样。
  • 云实:一种植物,此处可能指收获的果实。
  • 双玉:比喻珍贵的果实或物品。
  • 风声:指外界的传闻或消息。
  • :葫芦制成的容器,常用来比喻简朴的生活。
  • 化鹤:指仙人或隐士的化身,源自古代神话。
  • 辽海:指辽东半岛附近的海域,也泛指遥远的地方。
  • 上林:指皇家园林,也泛指繁华之地。
  • 渔樵:指渔夫和樵夫,常用来比喻隐居生活。

翻译

穿着简朴的衣裳,自在地生活,七十岁的人对世俗的繁华已不再熟悉。 美丽的女子宁愿不嫁,隐士们又如何能被招揽出山呢? 田野中收获了珍贵的果实,树下的风声让人厌倦了简朴的生活。 隐士化作仙鹤归去遥远的海边,繁华的皇家园林中再也找不到他们的踪迹。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种超脱世俗、向往自然与隐逸生活的情感。通过对比“黄冠野服”与“市朝”,“倾国楚妃”与“商皓”,以及“云实双玉”与“风声瓢”,诗人表达了对简朴生活的向往和对繁华世界的厌倦。最后两句以“化鹤却归辽海路,上林无处问渔樵”作结,形象地描绘了隐士们远离尘嚣,归隐山林的理想境界,同时也暗示了他们在繁华世界中的不可寻觅。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隐逸生活的深切向往。

贝琼

元末明初浙江崇德人,字廷琚,一名阙,字廷臣。元末领乡荐,年已四十八。战乱隐居,张士诚屡辟不就。洪武初聘修元史,六年除国子助教,与张美和、聂铉并称“成均三助”。九年改官中都国子监,教勋臣子弟。十一年致仕。有《清江文集》。 ► 58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