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贺兰山眺望夏元昊避暑宫在焉平虏城北则汉卫青大将台也

·
贺兰千队驻征麾,山后山前毳幕移。 列嶂厂天攒剑戟,重关画地守熊罴。 夏王暑殿馀荒址,汉将高台接古陴。 一自三城收戍卒,胡奴无复泣燕支。
拼音分享图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毳幕(cuì mù):毡帐。
  • 厂天(chǎng tiān):形容山势陡峭,直插云天。
  • 熊罴(xióng pí):比喻勇猛的战士或军队。
  • 古陴(gǔ pí):古代的城墙。
  • 三城:指边疆的三座城池。
  • 燕支:古代地名,位于今甘肃省境内,这里泛指边疆地区。

翻译

贺兰山上千队士兵驻扎,山后山前的毡帐移动。 群山陡峭直插云天,像剑戟一样攒聚,重重关隘如同画地守护着勇猛的战士。 夏王避暑的宫殿只剩下荒凉的遗址,汉代大将的高台与古老的城墙相连。 自从边疆的三座城池收回了戍守的士兵,胡人再也不会哭泣于边疆的燕支。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贺兰山的壮丽景象和历史的沧桑。通过对比夏王避暑宫的荒凉与汉将高台的雄伟,表达了历史的变迁和边疆的安宁。诗中“毳幕移”、“剑戟攒”、“熊罴守”等词语生动描绘了边疆的军事景象,而“夏王暑殿”、“汉将高台”则体现了历史的厚重。最后两句表达了边疆的安定,胡人不再哭泣,寓意着和平的到来。

周光镐

周光镐,字国雍,号耿西。潮阳人。孚先子。明穆宗隆庆五年(一五七一)进士,初授宁波府推官,升南京户部主事,改吏部主事。出任顺庆知府。神宗万历十四年(一五八六)擢副使,监军征西南彝,有功。历官建昌参政、临巩按察使,升宁夏巡抚。召为大理寺卿。以老乞休,筑明农草堂,读书其中,从游者多为知名士。卒年八十一。有《明农山堂集》。清康熙《潮州府志》卷九上、清乾隆修《潮州府志》卷二八有传。 ► 3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