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意四首

·
千金两吴钩,秋水为铦锋。 人血衅其上,宝锷明芙蓉。 割鱼千万里,不得屠一龙。 屠龙岂不能,惜哉委尘埃。 析薪刈青松,弃置良足哀。 一旦成销折,不能断青苔。 英雄困平世,伊管乃凡才。
拼音分享图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吴钩:古代吴地制造的一种弯刀,以锋利著称。
  • 铦锋(xiān fēng):锋利。
  • (xìn):涂抹。
  • 宝锷(è):宝剑的锋刃。
  • 芙蓉:这里比喻剑的光芒。
  • 析薪(xī xīn):劈柴。
  • (yì):割。
  • 伊管:指伊尹和管仲,古代著名的贤相。

翻译

拥有价值千金的吴钩双刀,秋水般的锋利。 用人的鲜血涂抹其上,宝剑的锋刃闪耀着如芙蓉般的光芒。 虽能割开千万里的鱼,却无法屠杀一条龙。 并非不能屠龙,可惜的是它被尘埃所委弃。 劈柴时割下青松,丢弃它实在令人悲哀。 一旦刀剑磨损折断,连青苔也无法割断。 英雄在平凡的时代受困,伊尹和管仲也只是凡人。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比吴钩的锋利与其实际用途的局限,表达了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悲叹。诗中“千金两吴钩”与“不得屠一龙”形成鲜明对比,突显了宝剑虽利却无法施展其真正价值的无奈。后文通过“英雄困平世”一句,抒发了对时代不识英雄、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感慨,以及对伊尹、管仲这样的贤才也只能被视为凡人的讽刺。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表达了作者对英雄命运的深刻思考。

王稚登

明常州府武进(一作江阴)人,移居苏州,字伯谷,号玉遮山人。十岁能诗,既长,名满吴会。吴门自文徵明后,风雅无定属,稚登尝及徵明门,遥接其风,擅词翰之席者三十余年,为同时代布衣诗人之佼佼者。闽粤人过苏州者,虽商贾亦必求见乞字。万历中征修国史,未上而史局罢。曾编散曲为《吴骚集》,所收己作不少。又有《吴郡丹青志》、《奕史》《吴社编》及《尊生斋集》等。 ► 24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