仲夏过灵瑞招提

·
夜半青山有梵音,晓携清兴问珠林。 烟霞路转禅扉静,薜荔花香野殿深。 旧入影堂空叹逝,新来释子未知心。 应怜法社荒凉久,祗苑何因复布金。
拼音分享图

所属合集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梵音:指佛教寺庙中的诵经声或钟声。
  • 珠林:指佛教寺庙,因其环境幽静,如同珍珠般珍贵。
  • 烟霞:指山间的云雾,常用来形容隐居或清修之地。
  • 禅扉:禅室的门,这里指禅修的地方。
  • 薜荔:一种植物,常用来象征隐逸或清修生活。
  • 野殿:指寺庙中的殿堂,因其位于山野之中,故称野殿。
  • 影堂:指供奉佛像的殿堂。
  • 释子:指佛教僧人。
  • 法社:指佛教团体或寺庙。
  • 祗苑:指佛教寺庙的园林。
  • 布金:指施舍金钱,这里指对寺庙的捐赠。

翻译

仲夏之夜,青山之中传来梵音,清晨我带着清新的心情前往探访那如珍珠般的寺庙。山间的云雾缭绕,禅修之地显得格外宁静,薜荔的香气弥漫在野外的殿堂深处。我曾到过供奉佛像的殿堂,空自感叹时光的流逝,而新来的僧人我却无法洞悉他们的心思。我怜惜这佛教团体已久未得繁荣,不知何时才能再次有人施舍金钱,使这寺庙园林重焕生机。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仲夏时节作者对佛教寺庙的探访与感慨。诗中,“夜半青山有梵音”一句,即以梵音为引,营造出一种超脱尘世的氛围。随后,通过对烟霞、禅扉、薜荔花香等自然元素的细腻描绘,进一步加深了这种宁静而神秘的意境。后两句则透露出作者对佛教团体现状的关切与忧虑,以及对寺庙复兴的期盼。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表达了作者对佛教文化的深厚情感与对清净生活的向往。

王恭

明福建长乐人,一作闽县人。字安中,自号皆山樵者。少游江海间,中年葛衣草履,归隐于七岩山,凡二十年。永乐四年,以荐待诏翰林。年六十余,与修《永乐大典》,授翰林院典籍。为闽中十才子之一。有《白云樵唱集》、《草泽狂歌》。 ► 133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