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和歌辞燕歌行

·
国之重镇惟幽都,东威九夷制北胡。 五军精卒三十万,百战百胜擒单于。 前临滹沲后沮水,崇山沃野亘千里。 昔时燕王重贤士,黄金筑台从隗始。 倏忽兴王定蓟丘,汉家又以封王侯。 萧条魏晋为横流,鲜卑窃据朝五州。 我唐区夏馀十纪,军容武备赫万祀。 彤弓黄钺授元帅,垦耕大漠为内地。 季秋胶折边草腓,治兵羽猎因出师。 千营万队连旌旗,望之如火忽雷驰。 匈奴慑窜穷发北,大荒万里无尘飞。 隋家昔为天下宰,穷兵黩武征辽海。 南风不竞多死声,鼓卧旗折黄云横。 六军将士皆死尽,战马空鞍归故营。 时迁道革天下平,白环入贡沧海清。 自有农夫已高枕,无劳校尉重横行。
拼音分享图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相和歌辞:一种古代诗歌形式,常用于乐府诗。
  • 燕歌行:乐府古题,多描写燕地的风土人情。
  • 幽都:古代指幽州,今北京一带。
  • 九夷:古代对东方各族的泛称。
  • 单于:古代匈奴的君主称号。
  • 滹沲:即滹沱河,流经河北。
  • 沮水:古代河流名,具体位置不详。
  • 崇山:高山。
  • 沃野:肥沃的平原。
  • :横贯。
  • :人名,燕昭王时的贤士。
  • 蓟丘:古代地名,在今北京附近。
  • 鲜卑:古代北方民族之一。
  • 区夏:指中原地区。
  • 十纪:古代以十二年为一纪,十纪即一百二十年。
  • :显赫,盛大。
  • 万祀:万年。
  • 彤弓黄钺:红色的弓和黄色的斧,古代帝王赐予将领的象征物。
  • 元帅:最高军事统帅。
  • 胶折:秋季草木凋零。
  • :枯萎。
  • 治兵:训练军队。
  • 羽猎:古代帝王打猎时,士兵持羽旗,故称羽猎。
  • 慑窜:因恐惧而逃窜。
  • 穷发:极北之地。
  • 大荒:边远荒凉之地。
  • 隋家:指隋朝。
  • 黩武:滥用武力。
  • 征辽海:指隋朝对高句丽的战争。
  • 南风不竞:比喻战争不利。
  • 白环:指进贡的珍宝。
  • 高枕:比喻无忧无虑。
  • 校尉:古代军官名。

翻译

国家的重镇是幽州,东面威震九夷,北面制服匈奴。五军精锐士兵三十万,百战百胜,擒获匈奴单于。前面是滹沱河,后面是沮水,崇山峻岭,肥沃的平原绵延千里。昔日燕王重视贤士,用黄金筑台,从隗开始。转眼间兴王定都蓟丘,汉朝又以此封王侯。萧条的魏晋时期,鲜卑窃据五州。我唐朝中原地区已有一百二十年,军容武备显赫万年。红色的弓和黄色的斧赐予元帅,开垦耕作大漠成为内地。秋季草木凋零,边草枯萎,训练军队,出师打猎。千营万队连着旌旗,望去如火如雷。匈奴因恐惧而逃窜到极北之地,大荒万里无尘飞。隋朝曾为天下主宰,滥用武力征战辽海。南风不竞,多死声,鼓卧旗折,黄云横。六军将士皆死尽,战马空鞍归故营。时代变迁,天下太平,白环进贡,沧海清。自有农夫高枕无忧,无需校尉再横行。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唐朝的强盛和边疆的安定,通过对幽州地理位置的强调,展现了唐朝的军事力量和对外的威慑。诗中通过对历史变迁的回顾,对比了不同时期的政治军事状况,表达了对和平时代的珍视和对战争的反思。诗的语言雄浑有力,意境开阔,展现了唐朝的国威和边疆的宁静,同时也体现了诗人对和平的向往和对战争的深刻认识。

贾至

贾至

唐河南洛阳人,字幼邻,一作幼几。贾曾子。玄宗天宝中擢明经第。为单父尉。从帝奔蜀,拜起居舍人、知制诰。帝传位肃宗,遣为传位册文,迁中书舍人。肃宗至德中,将军王去荣坐事当斩,帝惜其材,诏贷死,至切谏,以为坏法当诛。坐小法,贬岳州司马。历迁尚书左丞、礼部侍郎。代宗大历初,徙兵部,除京兆尹。官终右散骑常侍。卒谥文。有集。 ► 4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