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 · 八佾篇 · 第九章

·
子曰:“夏礼,吾能言之,杞不足征也;殷礼,吾能言之,宋不足征也。文献不足故也。足,则吾能征之矣。”
拼音分享图

所属合集

译文

孔子说:“夏朝的礼,我能说出来,(但是它的后代)杞国不足以证明我的话;殷朝的礼,我能说出来,(但它的后代)宋国不足以证明我的话。这都是由于文字资料和熟悉夏礼和殷礼的人不足的缘故。如果足够的话,我就可以得到证明了。”

注释

杞:春秋时国名,是夏禹的后裔。在今河南杞县一带。 徵:证明。 宋:春秋时国名,是商汤的后裔,在今河南商丘一带。 文献:文,指历史典籍;献,指贤人。

赏析

这一段话表明两个问题。孔子对夏商周代的礼仪制度等非常熟悉,他希望人们都能恪守礼的规范,可惜当时僭礼的人实在太多了。其次,他认为对夏商周之礼的说明,要靠足够的历史典籍贤人来证明,也反映了他对知识的求实态度。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春秋时国名,是夏朝的后裔。
  • :春秋时国名,是商朝的后裔。
  • 文献:文,指历史典籍;献,指贤人。

翻译

孔子说:“夏代的礼,我能说出来,它的后代杞国不足以作证明;殷代的礼,我能说出来,它的后代宋国不足以作证明。这是因为他们的历史典籍和贤人都不够啊。如果足够,那么我就能引用作证明了。”

赏析

这段话反映了孔子对前代礼仪制度的了解和研究,以及对历史传承和证据的重视。他虽然知晓夏礼和殷礼,但由于杞国和宋国没有足够的文献资料和贤能之人来证实,所以感到遗憾。这里体现了孔子严谨的治学态度和对历史文化的尊重,也强调了文献和传承在文化研究中的重要性。

孔子

孔子,名丘,字仲尼,东周时期鲁国陬邑(今中国山东曲阜市南辛镇)人,先祖为宋国(今河南商丘)贵族。春秋末期的思想家和教育家、政治家,儒家思想的创始人。孔子集华夏上古文化之大成,在世时已被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是当时社会上的最博学者之一,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万世师表,是“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孔子的儒家思想对中国和朝鲜半岛、日本、越南等地区有深远的影响。 ► 33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