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元六年春三月庚子百寮宴于曲江亭上赋诗以赐之

·
岁闰节华晚,众芳繁暮春。 霁日天地晴,元巳风景新。 禊饮传旧俗,古今欢此辰。 至乐在同和,丝竹奚所陈。 熏琴是赏心,姑射可凝神。 何必尚耽缅,浮觞曲水滨?
拼音分享图

所属合集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贞元六年:唐朝皇帝李适(唐德宗)的年号。
  • 春三月庚子:指贞元六年的春季第三个月的初一,古人用干支纪日。
  • 百寮:百官,朝廷中的各级官员。
  • 曲江亭:唐代长安城内的著名景点,位于长安城东南,是皇家和贵族常游之地。
  • 赋诗:创作诗歌。
  • 岁闰:指闰年,因为多出一个月,所以“节华晚”意指春天来得较晚。
  • 众芳:各种花卉,代指春天的美景。
  • 禊饮:古代春季三月三日,人们到水边洗濯、饮酒以祈福消灾的风俗。
  • 元巳:农历四月初一,古人认为这是新一年的开始。
  • 丝竹:指乐器,丝指弦乐器,竹指管乐器。
  • 熏琴:弹奏古琴,琴声如熏香般令人陶醉。
  • 姑射:古代美女的代称,出自《庄子》中的“姑射神人”。

翻译

在贞元六年的春天,三月的第一个庚子日,朝廷百官在曲江亭举行宴会,我作诗赏赐他们。这一年因闰月而显得春天来得迟了一些,但各种花朵依然在暮春时节盛开。雨后天晴,四月初一的景色焕然一新,遵循古人的习俗,我们在这里举行禊饮,共享欢乐。最纯粹的快乐在于大家的和谐共处,无需过多的音乐伴奏,琴声就足以让人心旷神怡。那如仙子般的音乐更是让人凝神静思,何必还要沉溺于浮生若梦的宴饮,在曲水边畅饮呢?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唐朝时期宫廷宴会的场景,不仅展现了春天的美丽景色,也体现了当时士大夫阶层的文化雅趣。诗人李适通过描述节日的庆祝活动,表达了对传统习俗的尊重和对和谐生活的向往。诗中的“熏琴”、“姑射”等典故,增添了诗意的深度,使得整首诗既有历史的厚重感,又不失艺术的美感。同时,诗人在结尾提出的“何必尚耽缅”,流露出一种超脱世俗的哲学思考,倡导人们追求精神上的愉悦,而非单纯的物质享受。

李适

李适

即李适。唐朝皇帝。代宗长子。代宗时为天下兵马元帅,讨史朝义,平定河北,以功拜尚书令,旋立为太子。嗣位后,初政清明,以强明自任,用杨炎为相,废租庸调制,改行“两税法”。后用卢杞等,因为乱阶。建中四年,泾原兵变,犯京师,逃奔奉天。兴元元年,李晟率军收复长安,乃还。自此政惟姑息,方镇日强。在位二十六年,卒谥神武孝文皇帝。 ► 3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