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传 · 昭公 · 昭公十四年
所属合集
译文
注释
- 意如:春秋时期鲁国大夫,名如,字意。
- 晋:指晋国,春秋时期的一个大国。
- 曹伯滕卒:曹国国君滕去世。
- 伪废疾:假装疾病。
- 司徒:古代官职,主管土地和人民事务。
- 南蒯:鲁国大夫,后背叛鲁国投靠齐国。
- 费人:费邑(今山东费县)的人。
- 鲍文子:齐国大夫鲍国的儿子。
- 然丹简:楚国官员然丹,负责召集军队。
- 宗丘:楚国的军事基地。
- 介特:孤独无依的人。
- 咎慝:邪恶之人。
- 淹滞:被埋没的人才。
- 养氏:楚国贵族。
- 斗成然:楚国大夫,斗氏家族成员。
- 养氏之族:养氏家族。
- 蒲余侯兹夫:莒国大夫,名兹夫。
- 雍子:晋国大夫,与邢侯争夺田产。
- 叔鱼摄理:叔鱼代理处理政务。
- 韩宣子:晋国执政者,名韩起。
- 叔向:晋国大夫,名羊舌肸,又称叔肸。
翻译
经文: 十四年春天,意如从晋国回来,这是为了表示晋国对自己过失的尊重。尊重晋国,自我检讨,是遵循礼制的行为。
故事: 南蒯准备背叛鲁国时,在费邑与众人盟誓。司徒老祁和虑癸假装生病,请求南蒯说:“如果能参加盟誓我就病好了,如果在您的保佑下我能活下来,就等病情好转后再盟誓。”南蒯答应了。两人利用民众的不满情绪,提议召集大家盟誓,然后胁迫南蒯:“臣民们没有忘记他们的国君,因为怕您才一直忍耐到现在。如果您不打算改变,费邑的人无法忍受他们的国君受到伤害,他们将来就不会再畏惧您。您有什么欲望不能满足呢?我们这就送您离开。”他们约定五天后行动。南蒯逃到了齐国,还陪景公饮酒。景公问:“你是叛逃者吗?”他回答:“我只是想壮大公室。”韩皙批评道:“作为家臣却想要扩张公室,罪过大了。”
夏天,楚庄王派然丹在宗丘集结上等兵力,并安抚当地百姓。他分配财物,帮助穷人,照顾孤儿老人,接纳孤独异类,救灾救难,宽恕孤寡,赦免犯错的人,揭发邪恶,提拔人才,重礼仪,奖赏功臣,团结亲属,任用贤良,调整官职。同时,屈罢也在召陵集结东国的军队,同样做了这些善事。这样做是为了边境安宁,让民众休养生息五年,之后才使用武力,这是符合礼法的。
秋季: 八月,莒国的着丘公去世,他的儿子郊公不悲痛。国人对此不满,想立着丘公的弟弟庚舆为君。蒲余侯不喜欢公子意恢,却偏向庚舆;郊公则讨厌公子铎,却偏向意恢。公子铎通过蒲余侯策划,提出:“你杀了意恢,我帮你推翻国君扶立庚舆。”蒲余侯同意了。
冬季: 蒲余侯兹夫杀了莒国公子意恢,郊公逃往齐国。公子铎在齐国迎接庚舆,齐国的隰党和公子锄协助他们,还有贿赂的土地交易。
晋国: 邢侯与雍子因争夺田地长期争执。士景伯到楚国,叔鱼代理处理案件,韩宣子判定雍子有罪。雍子贿赂叔鱼,但叔鱼掩盖了邢侯的罪行。邢侯愤怒,将叔鱼和雍子杀死在朝堂。韩宣子向叔向询问如何定罪。叔向认为三人罪行相同,可以活罪邢侯而处死雍子和叔鱼。他说:“他们三人分别是昏乱、贪婪和凶残,这是《夏书》中的罪行。皋陶的刑法就是这样。请按此执行。”于是邢侯得以保全,雍子和叔鱼的尸体被公开示众。
孔子评价: “叔向,真是古代遗留下来的正直典范。他治理国家制定刑法,即使面对亲人也不回避,列举叔鱼的罪行毫不留情。他的行为体现了公正,可以说是真正的正直。在平丘之会上,他指出对方的贿赂以宽恕卫国,显示晋国并非暴政。归还鲁国季孙的土地,揭示其欺诈行为以宽容鲁国,避免过度严厉。处理邢侯的案件,明确指出他的贪婪,以维护法律的公正,使晋国不受偏颇影响。他三次直言不讳,消除三种恶行,同时也带来三个好处,尽管涉及亲人,但他的正义行为更加荣耀。这同样是正义的表现啊!”
赏析
这段《左传》记载了春秋时期各国的政治斗争和道德伦理,展示了当时社会的复杂与礼法的重要。南蒯的叛变和被逼逃亡,体现了权力斗争的残酷和人心的微妙变化。楚庄王的仁政举措,展现了古代君主的德政理念和对百姓的关怀。同时,叔向的公正裁决,反映出古代君子坚守原则,无论亲疏不避的高尚品质。孔子对叔向的评价,更是对这种美德的高度赞扬。整篇文章富有历史深度,体现了儒家伦理与政治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