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传 · 宣公 · 宣公十八年

·
【经】十有八年春,晋侯、卫世子臧伐齐。公伐杞。夏四月。秋七月,邾人伐鄫子于鄫。甲戌,楚子旅卒。公孙归父如晋。冬十月壬戌,公薨于路寝。归父还自晋,至笙。遂奔齐, 【传】十八年春,晋侯、卫大子臧伐齐,至于阳谷。齐侯会晋侯盟于缯,以公子强为质于晋。晋师还,蔡朝、南郭偃逃归。 夏,公使如楚乞师,欲以伐齐。 秋,邾人戕鄫子于鄫。凡自虐其君曰弑,自外曰戕。 楚庄王卒。楚师不出,既而用晋师,楚于是乎有蜀之役。 公孙归父以襄仲之立公也,有宠,欲去三桓以张公室。与公谋而聘于晋,欲以晋人去之。冬,公薨。季文子言于朝曰:「使我杀适立庶以失大援者,仲也夫。」臧宣叔怒曰:「当其时不能治也,后之人何罪?子欲去之,许请去之。」遂逐东门氏。子家还,及笙,坛帷,覆命于介。既覆命,袒、括发,即位哭,三踊而出。遂奔齐。书曰「归父还自晋。」善之也。
拼音分享图

所属合集

译文

十八年春季,晋景公、卫国的太子臧共同发兵进攻齐国,到达阳穀,齐顷公与晋景公在缯地会见订立盟约,齐国派公子彊在晋国作为人质。晋军回国。蔡朝、南郭偃逃回国内。 夏季,鲁宣公的使者到楚国请求出兵,想要进攻齐国。 秋季,邾国人在鄫国戕杀鄫子。凡从国内杀死他们国君叫做“弑”,从国外来人杀的叫做“戕”。 楚庄王去世,楚军不能出兵。不久鲁国就利用晋军攻打齐国,楚国因此而有蜀地的战役。 公孙归父由于他父亲襄仲立了鲁宣公,而受到宣公宠信,他想要去掉孟孙、叔孙、季孙这“三桓”,以伸张公室的权力。他和宣公策划以后就到晋国去聘问,想要用晋国人的力量来去掉三桓。冬季,宣公逝世。季文子在朝廷上说:“让我杀死嫡子立了庶子以失掉强大的援助的,就是襄仲啊!”臧宣叔发怒说:“当时不能治罪,他的后人有什么罪?您要去掉他,许就请求去掉他。”于是就把襄仲的家族东门氏驱逐出国。 公孙归父回国,到达笙地,用帷幕遮住土坛,向他的副手举行复命的礼节。复命完了,脱去外衣,以麻束发,回到自己的位置痛哭,顿脚三次退出。于是就逃亡到齐国。《春秋》记载说“归父还自晋”,是对他表示赞许。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卫世子臧:卫国的太子臧。
  • 阳谷:古代地名,位于今山东省境内。
  • :古代诸侯国,位于今山东省南部。
  • 鄫子:鄫国的国君。
  • :古代指臣下杀死君主,或子女杀死父母。
  • 自外曰戕:从外部侵犯或杀害国君的行为。
  • 楚庄王卒:楚国国王楚庄王去世。
  • 蜀之役:指楚国对蜀地的战争。
  • 襄仲之立公也:指襄仲(公孙归父)支持宣公登基。
  • 三桓:春秋时期鲁国的三个大家族,分别是孟孙氏、叔孙氏和季孙氏。
  • :指祭祀时主持仪式的人。

翻译

宣公十八年春天,晋国国君和卫国的太子臧一起攻打齐国,到达阳谷。齐国国君在缯地与晋国国君会面并结盟,让公子强作为人质留在晋国。晋军返回后,蔡朝和南郭偃逃回了自己的国家。

夏季,鲁国国君派人到楚国请求出兵援助,打算借此攻打齐国。

秋季,邾国人(邾国位于今山东邹城一带)在鄫国杀害了鄫子。一般情况下,如果是由内部臣子杀死君主称为弑,如果是外来势力则称为戕。

楚庄王去世后,楚国军队没有立即出兵,最终还是借助了晋国的力量,这导致了楚国后来对蜀地的战争。

公孙归父因为襄仲支持宣公登基而受到宠爱,他想削弱三桓家族来加强公室的地位。他与国君密谋,并出访晋国,打算利用晋国人的力量来实现这个计划。冬季,鲁公去世。季文子在朝廷上说:“如果当初是我杀了合法继承人而立庶子,失去了强大的支持,那都是因为襄仲。”臧宣叔闻言愤怒地说:“那时候你们没有能力治理,后代人有什么过错?你要除掉他们,我同意,我会自己动手。”于是驱逐了东门氏家族。子家回到鲁国,在笙这个地方停下来,完成了祭奠仪式,然后脱去丧服,戴上丧帽,站在位子上哭泣,连续三次跳跃后离开,投奔了齐国。史书记载为‘归父还自晋’,这是对他行为的一种认可。

赏析

这段《左传》记载了春秋时期诸侯国之间的政治斗争。晋国和卫国联合伐齐,反映了当时大国间的联盟与对抗。公孙归父的活动体现了当时贵族间的权力争夺和策略运用,他的失败和流亡也揭示了政治变革的复杂性和残酷性。同时,通过季文子和臧宣叔的对话,可以看到对历史责任的反思以及对家族政治矛盾的处理方式。整个故事展示了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动荡与政治智慧的交织。

左丘明

左丘明

左丘明,姜姓丘氏,名明,丘穆公吕印的後代。因其先祖曾任楚国的左史官(左史官记言,右史官记事),故在姓前添“左”字,故称左史官丘明先生,世称“左丘明”,后其父移居鲁国并世代担任鲁国太史。 左丘明籍贯,一说为鲁国中都人,一说为春秋末年鲁国都君庄(今山东省肥城市石横镇东衡鱼村)人,按新见《左传精舍志》,当以後说近是。 左氏世为鲁国太史,至丘明则约与孔子(公元前551-479)同时,而年辈稍晚。他是当时著名史家、学者与思想家,著有《春秋左氏传》、《国语》等。他品行高洁,为孔子推崇,称“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即与其同好恶;汉司马迁亦称其为“鲁君子”,且以“左丘失明,厥有《国语》”为己著述《史记》的先型典范。 左丘明的最重要贡献在于其所著《春秋左氏传》与《国语》二书。左氏家族世为太史,左丘明又与孔子一起“如周,观书于周史”,故熟悉诸国史事,并深刻理解孔子思想。 《左传》、《国语》对中国传统史学影响深远,对司马迁的《史记》创作尤其具有重要启发。从这个意义讲,左丘明堪为中国传统史学的鼻祖之一。後世或称其为“文宗史圣”、“经臣史祖”,或誉为“百家文字之宗、万世古文之祖”。历代帝王多有敕封:唐封经师;宋封瑕丘伯,改封中都伯;明封先儒,改封先贤。今山东泰安肥城市建有丘明中学以纪念其乡先贤左丘明。 ► 32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