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家避寇逐行舟,厌见南徐江水流。

出自 的《
移家避寇逐行舟,厌见南徐江水流。 吴越征徭非旧日,秣陵凋弊不宜秋。 千家闭户无砧杵,七夕何人望斗牛。 祗有同时骢马客,偏宜尺牍问穷愁。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京口:今江苏镇江。
  • 章侍御:姓章的侍御史。侍御,官名。
  • 南徐:南朝刘宋元嘉八年(431)以江南晋陵地为南徐州,治京口,历齐、梁、陈,至隋开皇元年(581)废。后世称京口(今江苏镇江)为南徐。
  • 吴越:古国名,地域相当于今江苏南部、浙江和安徽的部分地区。
  • 征徭:赋税和徭役。
  • 秣陵:古县名,秦始皇改金陵邑置,治今江苏南京市江宁区南秣陵镇。
  • 砧杵:捣衣石和棒槌,亦指捣衣。
  • 斗牛:二十八宿中的斗宿和牛宿。
  • 骢马客:指章侍御。骢马,青白色相杂的马。《后汉书·桓典传》载,桓典为御史,常乘骢马,语曰:“行行且止,避骢马御史。”后以“骢马”指御史或御史等所骑的马。
  • 尺牍:长一尺的木简,古代用以书写,后泛指信札、书信。

翻译

为了躲避战乱,我带着家人乘船迁移,对于南徐的江水已经感到厌倦。吴越地区的赋税和徭役已不再像往日那样,秣陵的衰败景象更不适合在秋天观赏。千家万户都紧闭门户,没有人使用砧杵捣衣,七夕之夜又有谁还有心情仰望斗牛星呢?只有与我同时代的章侍御,他偏偏愿意写信来慰问我的穷困和忧愁。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战乱时期的生活困境和人们的无奈心情。诗人通过“移家避寇”、“厌见南徐江水流”等句,表达了对战乱的逃避和对现状的厌倦。诗中“吴越征徭非旧日,秣陵凋弊不宜秋”进一步揭示了社会经济的衰退和人民生活的艰难。最后,诗人以“七夕何人望斗牛”和“偏宜尺牍问穷愁”作结,既表达了对节日孤独的感慨,也体现了对友人关怀的感激。整首诗情感深沉,语言简练,反映了战乱给人民带来的深重苦难。

李嘉祐

唐赵州人。字从一。擢进士第。授秘书正字。坐事谪鄱江令,调江阴,入为中台郎。又出为台州刺史,复为袁州刺史。为诗丽婉,有齐梁风。有诗集一卷。 ► 12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