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出自 的《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拼音

译文

风和日丽游春在泗水之滨,无边无际的风光焕然一新。谁都可以看出春天的面貌,春风吹得百花开放、万紫千红,到处都是春天的景致。

注释

春日:春天。 胜日:天气晴朗的好日子,也可看出人的好心情。 寻芳:游春,踏青。 泗(sì)水:河名,在山东省。 滨:水边,河边。 光景:风光风景。 等闲:平常、轻易。“等闲识得”是容易识别的意思。 东风:春风。

这首诗表面描绘了春日美好的景致,实则是一首哲理诗,表达了诗人于乱世中追求圣人之道的美好愿望。

赏析

人们一般都认为这是一首咏春诗。从诗中所写的景物来看,也很像是这样。首句“胜日寻芳泗水滨”,“胜日”指晴日,点明天气。“泗水滨”点明地点。“寻芳”,即是寻觅美好的春景,点明了主题。下面三句都是写“寻芳”所见所得。次句“无边光景一时新”,写观赏春景中获得的初步印象。用“无边”形容视线所及的全部风光景物。“一时新”,既写出春回大地,自然景物焕然一新,也写出了作者郊游时耳目一新的欣喜感觉。第三句“等闲识得东风面”,句中的“识”字承首句中的“寻”字。“等闲识得”是说春天的面容与特征是很容易辨认的。“东风面”借指春天。第四句“万紫千红总是春”,是说这万紫千红的景象全是由春光点染而成的,人们从这万紫千红中认识了春天。感受到了春天的美。这就具体解答了为什么能“等闲识得东风面”。而此句的“万紫千红”又照应了第二句中的“光景一时新”。第三、四句是用形象的语言具体写出光景之新,寻芳所得。 从字面上看,这首诗好像是写游春观感,但细究寻芳的地点是泗水之滨,而此地在宋南渡时早被金人侵占。朱熹未曾北上,当然不可能在泗水之滨游春吟赏。其实诗中的的“泗水”是暗指孔门,因为春秋时孔子曾在洙、泗之间弦歌讲学,教授弟子。因此所谓“寻芳”即是指求圣人之道。“万紫千红”喻孔学的丰富多彩。诗人将圣人之道比作催发生机、点燃万物的春风。这其实是一首寓理趣于形象之中的哲理诗。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胜日:天气晴朗的好日子。
  • 泗水:河名,在今山东省。

翻译

风和日丽之时游览在泗水之滨,无边无际的风光焕然一新。谁都可以轻易看出春天的面貌,春风吹得百花开放、万紫千红,到处都是春天的景致。

赏析

这首诗表面描绘了春天生机盎然、绚丽多彩的景象。首句点明出游的时令、地点,下一句用“无边”形容视线所及的全部风光景物,“一时新”写出了春回大地后,自然景物焕然一新。后两句用形象的语言,具体描写了春光之美,把春风拟人化,说它“识得”,形象生动。最后一句是对春天繁华景象的高度概括,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全诗虚实结合,既有对自然景物的生动描绘,又有对春天的感悟,意境宏大而优美。

朱熹

朱熹

朱熹,字元晦、一字仲晦,号晦庵、晦翁、考亭先生、云谷老人、沧洲病叟、逆翁。汉族,祖籍南宋江南东路徽州府婺源县(今江西省婺源),出生于南剑州尤溪。19岁进士及第,曾任荆湖南路安抚使,仕至宝文阁待制。为政期间,申敕令、惩奸吏、治绩显赫。南宋著名的理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诗人、闽学派的代表人物,世称朱子,是孔子、孟子以来最杰出的弘扬儒学的大师。 ► 147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