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学之道,必本于思。
为学之道,必本于思。思则得之,不思则不得也。故《书》曰:“思曰睿,睿作圣”。思所以睿,睿所以圣也。
不深思则不能造于道;不深思而得者,其得易失。然而学者有无思虑而得者,何也?曰:以无思无虑而得者,乃所以深思而得之也;以无思无虑为不思而自以为得者,未之有也。
拼音
所属合集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程颐:北宋理学家,与兄程颢合称“二程”,是儒家理学的重要代表人物。
- 为学之道:学习的根本方法或原则。
- 本于思:指学习的基础在于思考。
- 思则得之:通过思考就能获得知识和智慧。
- 不思则不得:如果不思考,就不会有所收获。
- 《书》曰:引述自《尚书》,古代典籍。
- 思曰睿,睿作圣:原文意为思考使人明智,明智之人能成为圣人。
- 睿:智慧,明智。
- 造于道:达到道德的境界或真理的层面。
- 易失:容易失去,指不稳固的知识。
翻译
学习的方法,必须以思考为基础。只有通过思考,我们才能真正理解和掌握知识;如果没有思考,就无法获取。因此,《尚书》里说:“思考使人明智,明智的人才能成为圣人。”思考是达到明智的关键,也是成为圣人的途径。
不深入思考,就无法抵达真理的深处;即使偶尔有一些未经深思熟虑的领悟,那也是在深入思考之后的结果。然而,有些学生似乎没有经过刻意的思考也能有所收获,这是为什么呢?答案是:那些看似无思无虑的领悟,其实是他们在潜意识中进行了深度思考。认为自己不需思考就能得到一切,这样的情况是不存在的。
赏析
程颐强调了思考在学术研究和个人修养中的重要性,他认为真正的智慧不是空想,而是源于深入的思考和实践。他指出,表面上的“无思无虑”可能只是表面现象,实际上是在内心深处进行了默默的探索。这种观点对于现代教育和自我提升也有着深刻的启示,提醒我们不要忽视思考的力量,要在实践中不断磨砺我们的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