笃信好学,守死善道。

出自 的《
子曰:「笃信好学,守死善道。危邦不入,乱邦不居。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
拼音

所属合集

译文

孔子说:“坚定信念并努力学习,誓死守卫并完善治国与为人的大道。不进入政局不稳的国家,不居住在动乱的国家。天下有道就出来做官;天下无道就隐居不出。国家有道而自己贫贱,是耻辱;国家无道而自己富贵,也是耻辱。”

注释

“笃信好学,守死善道”:信,信此道。非笃信则不能好学。学,学此道,非好学亦不能笃信。能笃信,又能好学,然后能守之以至于死,始能善其道。善道者,求所以善明此道,善行此道。或说:守死于善与道之二者,今不从。 “危邦不入,乱邦不居”:危国不可入,乱国不可居。不入危邦,则不被其乱。不居乱邦,则不及其祸。全身亦以善道。然君子身居其邦,义不可去,有见危而授命者,亦求善其道而已。此皆守死善道。盖守死者,有可以死,可以不死之别。必知不入不居之几,乃能尽守死善道之节。 “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见,犹现,犹今云表现。君子或见或隐,皆所以求善其道。 “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有道而屈居贫贱,不能自表现,亦不能善道之征。 “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邦无道而高居富贵,更是不能善道之征矣。盖世治而我身无可行之道,世乱而我心无可守之节,皆可耻之甚。

赏析

这是孔子给弟子们传授的为官之道。“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用之则行,舍之则藏”,这是孔子为官处世的一条重要原则。此外,他还提出应当把个人的贫贱荣辱与国家的兴衰存亡联系在一起,这才是为官的基点。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笃(dǔ)信:忠实地信仰。
  • 守死:守之以死,即坚持到底。
  • 善道:使道完美。

翻译

孔子说:“坚定地相信我们的道并且努力学习它,誓死守卫并完善我们的道。危险的国家不进入,混乱的国家不居住。天下有道,就出来做事;天下无道,就隐居起来。国家政治清明,如果自己贫穷且地位低下,这是耻辱;国家政治黑暗,如果自己富裕且尊贵,这也是耻辱。”

赏析

这段话体现了孔子的处世原则和对道德、政治环境的思考。强调对道的坚定信念和追求,以及根据不同政治状况采取相应行动。在有道之世积极作为,无道之世则退而隐居,保持道德坚守。同时提出在有道之邦仍贫贱是耻辱,无道之邦却富贵也是耻辱,反映出对个人道德与社会状况相适应的要求,有着深刻的社会意义和道德启示。这种观点对后世中国人在不同境遇下的处世选择产生了深远影响。

孔子

孔子,名丘,字仲尼,东周时期鲁国陬邑(今中国山东曲阜市南辛镇)人,先祖为宋国(今河南商丘)贵族。春秋末期的思想家和教育家、政治家,儒家思想的创始人。孔子集华夏上古文化之大成,在世时已被誉为“天纵之圣”、“天之木铎”,是当时社会上的最博学者之一,被后世统治者尊为孔圣人、至圣、至圣先师、万世师表,是“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孔子的儒家思想对中国和朝鲜半岛、日本、越南等地区有深远的影响。 ► 33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