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文昌

段文昌 [唐] 773 ~ 835

唐齐州临淄人,客居荆州,字墨卿,一字景初。段志玄曾孙。历迁中书舍人、翰林学士承旨。穆宗立,拜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未几,出为剑南西川节度使,治尚宽静。文宗即位,拜御史大夫,俄出为淮南节度使,徙荆南。州或旱,祷必雨,或久雨,出游必霁,民歌颂之。复为剑南西川节度使,卒。有集。 ► 4篇诗文

生平

早年经历

  段文昌自幼客居荆州,为人豁达豪爽,不拘小节,节度使裴胄虽知其才,但却不能加以任用。贞元十七年(801年),段文昌入蜀,被西川节度使韦皋辟为幕僚,授校书郎,后任灵池县尉。

累职拜相

  元和元年(806年),朝廷因西川节度副使刘辟讨要节度使之位,命大将高崇文征讨西川。高崇文攻入成都,将刘辟槛送长安,并向朝廷推荐房式、韦乾度等归降的西川参佐。段文昌也在归降官员之中,虽受高崇文重视,但并未得到举荐。

  元和二年(807年),李吉甫拜相。段文昌曾在李吉甫担任忠州刺史时前往干谒,因此得到提拔,被擢升为登封县尉、集贤校理,后历任监察御史、补阙、祠部员外郎。后来,唐宪宗欲授段文昌为翰林学士,但被宰相韦贯之阻挠。元和十一年(816年),韦贯之罢相。段文昌得授翰林学士,并升任祠部郎中,获赐绯色官衣。

  元和十二年(817年),宰相裴度平定淮西之乱。刑部侍郎韩愈奉诏撰写《平淮西碑》,大力歌颂裴度的功勋。李愬在平乱时功居第一,在碑文中却甚少提及,因此愤愤不平。其妻韦氏向皇帝申诉,称碑文内容不实。唐宪宗遂命人将韩愈的碑文磨去,让段文昌重新撰写。元和十四年(819年),段文昌又加知制诰。

  元和十五年(820年),唐穆宗继位。段文昌被召入思政殿,以备顾问,不久便被拜为宰相,授为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出居藩镇

  长庆元年(821年),段文昌上疏,请辞相位。唐穆宗遂任命段文昌为西川节度使、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段文昌素知蜀地民情,到任后虽治政宽仁,但却法纪严明,深受蛮夷畏服。

  长庆二年(822年),云南蛮族侵入黔中。朝廷接到黔中观察使崔元略的奏疏,非常担忧,诏命段文昌严加防备。段文昌派使者前往谈判,蛮族退兵而去。长庆四年(824年),唐敬宗继位。段文昌被征拜为邢部尚书,后改任兵部尚书,并代理尚书左丞。

  826年(宝历二年),唐文宗继位。段文昌升任御史大夫,进封邹平郡公,后又出镇淮南,授检校尚书右仆射、同平章事、淮南节度使。太和四年(830年),唐文宗调段文昌为荆南节度使,改授检校左仆射。太和六年(832年),段文昌再次出任西川节度使。

无疾而终

  太和九年(835年),唐文宗派宦官到西川赏赐春衣。段文昌可能是兴奋过度,刚刚受宣完毕便突然去世,时年六十三岁,被追赠为太尉。

轶事典故

  段文昌节度荆南时,当地如若久旱,一经祈祷便会下雨,如若久雨,遇到他出游便会晴天。荆南百姓为此作谚语道:“旱不苦,祷而雨;雨不愁,公出游。”

家庭成员

祖父:段德皎,追赠给事中。

父亲:段谔,官至循州刺史,追赠左仆射。

妻子:武氏,武元衡之女。

儿子:段成式,历任校书郎、尚书郎、江州刺史,后寓居襄阳,著有《酉阳杂俎》。

籍贯争议

  关于段文昌的籍贯,《新唐书》和《旧唐书》有不同的记载。《旧唐书》认为是西河人:“段文昌,字墨卿,西河人”。《新唐书》则认为:“文昌,字墨卿,一字景初,世客荆州”。今人涉及段文昌多按《新唐书》的说法,或者直接写成山东齐州人。

  如果根据出生地确定某人的籍贯,旧唐书的记载比较符合历史,段文昌应该是西河人。理由如下:

  1.宋代《太平寰宇记》记载的汾州西河县最著名人物只有段文昌。《太平寰宇记》撰于宋太宗太平兴国年间,比《新唐书》早,编者乐史生活于宋初,他将段文昌列为汾州唯一的名人,说明当时朝野认同。

  2.《旧唐书》对段氏家族与荆州的关系记载的很清楚。《旧唐书》在记载“西河人”的同时也记载“文昌家于荆州,倜傥有气义,节度使裴胄知之而不能用”、“文昌于荆、蜀皆有先祖故第,至是赎为浮图祠。又以先人坟墓在荆州,别营居第,以置祖祢影堂”,说明《旧唐书》对段文昌家族迁居南方的事情是比较清楚的。如果段氏家族居荆州与西河没有联系,《旧唐书》作者决不会写“西河人”。

  3.段文昌原籍西河有历史依据。段文昌祖辈段志玄起家太原,所以段志玄子孙迁居太原汾州西河合乎情理。

  段氏家族从隋末迁离山东齐州,到段文昌的时候已经过去了二百多年,说祖籍山东齐州还可以,说段文昌是山东齐州人就没有任何道理了,所以断不能说段文昌是齐州人。《新唐书》表达为“世客荆州”不等于说段文昌是荆州人。段氏家族客居荆州就是说他们不是荆州人,或者说段氏父子没有一个生于荆州。所以《旧唐书》和《太平寰宇记》认为段文昌是西河人的说法是正确的。

  因此,段文昌应该是西河人(今山西汾阳),祖籍齐州(今山东临淄),晚年父子客居荆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