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答沈凤峰二首

沈子趋朝日,同予被命年。 幸兹联桂楫,忽漫阻淮船。 望已秋台重,文将北斗悬。 经旬阻谈笑,逸思邈云川。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沈子(shěn zǐ):指沈括,北宋著名科学家、文学家。
  • 趋朝日(qū cháo rì):向着朝阳走去,比喻向着权力和荣耀追求。
  • 联桂楫(lián guì jí):一起划桂木船,指同舟共济,共同奋斗。
  • 阻淮船(zǔ huái chuán):被阻碍在淮河的船上,比喻受到困难和阻碍。
  • 秋台(qiū tái):秋天的台阶,指高处。
  • 北斗(běi dǒu):北斗星,指北方的星辰。
  • 阻谈笑(zǔ tán xiào):被困在谈笑之中,无法自由畅谈。
  • 逸思(yì sī):超脱的思绪,高远的思想。
  • 邈云川(miǎo yún chuān):远在云端和山川之间,比喻思想超脱。

翻译

沈括向着朝阳走去,和我一同被赋予使命的年岁。 幸运地一起划着桂木船,却突然被困在淮河的船上。 眺望已经站在秋天的高处,文采将北斗星悬挂。 经过数日被困在谈笑之中,思绪却飘渺如云川。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沈括和作者一同面对困境时的心境。沈括作为北宋著名科学家和文学家,被赋予重要使命,但在追求荣耀和权力的道路上却遭遇了困难和阻碍。诗中通过描写沈括和作者一同划船的情景,表达了共同奋斗的决心。同时,诗人运用秋天的高处、北斗星等意象,表现了对未来的向往和追求。整首诗意境优美,通过简洁的语言展现了作者对于追求理想和超越困境的思考。

孙承恩

明松江华亭人,字贞父(甫),号毅斋。孙衍子。正德六年进士。授编修,历官礼部尚书,兼掌詹事府。嘉靖三十二年斋宫设醮,以不肯遵旨穿道士服,罢职归。文章深厚尔雅。工书善画,尤擅人物。有《历代圣贤像赞》、《让溪堂草稿》、《鉴古韵语》。 ► 162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