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赋寄谢石川银台二律误传司寇顾箬翁吟几辱和赠草草奉答

慕蔺从来荆识新,不嫌疏率谅予真。 公才自合当经济,老我宁堪束佩绅。 泉石每牵归隐兴,莺花偏笑苦吟身。 追陪何日容倾倒,较了诗联较酒巡。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慕蔺:敬慕贤人。蔺,指蔺相如,战国时期赵国的大臣,以智勇著称。
  • 荆识:初次相识。荆,古代的一种植物,常用来比喻初识。
  • 疏率:疏远而直率。
  • 谅予真:谅解我的真诚。
  • 经济:治理国家。
  • 束佩绅:指束缚于官场。佩绅,古代官员的服饰。
  • 泉石:指隐居山林的生活。
  • 莺花:春天的景象,也指美好的时光。
  • 苦吟身:指苦苦吟咏的诗人身份。
  • 追陪:追随陪伴。
  • 倾倒:尽情畅谈。
  • 酒巡:酒宴上的轮流敬酒。

翻译

我向来敬慕贤人,初次相识便感到新鲜,不介意我的疏远和直率,希望你能理解我的真诚。你的才能自然适合治理国家,而我这老朽之人怎能适应官场的束缚呢?山林泉石常常牵动我归隐的念头,春天的莺歌花笑却嘲笑我这苦吟的诗人。何时才能有机会追随你,尽情畅谈,一边品评诗作,一边轮流敬酒。

赏析

这首作品表达了诗人对贤人的敬慕之情,以及对自己身份和处境的反思。诗中,“慕蔺从来荆识新”一句,既表达了对贤人的敬仰,又体现了初识的喜悦。后文则通过对“经济”与“束佩绅”、“泉石”与“莺花”的对比,展现了诗人内心的矛盾:一方面渴望归隐山林,享受自然之美;另一方面又自嘲为苦吟的诗人,无法摆脱现实的束缚。结尾处,诗人表达了对未来相聚的期待,希望能在诗酒之间找到心灵的慰藉。

孙承恩

明松江华亭人,字贞父(甫),号毅斋。孙衍子。正德六年进士。授编修,历官礼部尚书,兼掌詹事府。嘉靖三十二年斋宫设醮,以不肯遵旨穿道士服,罢职归。文章深厚尔雅。工书善画,尤擅人物。有《历代圣贤像赞》、《让溪堂草稿》、《鉴古韵语》。 ► 162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