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湖诸公小会草堂二首

竹牖与茅堂,居然野老庄。 高人时枉顾,衰白顿生光。 径草浮晴翠,林花送晚香。 杯行莫停手,天际易斜阳。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竹牖(zhú yǒu):竹制窗户。
  • 茅堂(máo táng):茅草覆盖的房屋。
  • 野老:指隐居在野外的老人。
  • 高人:指有道德修养的人。
  • 枉顾(wǎng gù):徒然望。
  • 衰白(shuāi bái):指年老体衰,头发白了。
  • 顿生光:突然生出光彩。
  • 径草(jìng cǎo):小径旁的草。
  • 浮晴翠(fú qíng cuì):在晴朗的天空下,显得翠绿明亮。
  • 林花:指林中的花朵。
  • 送晚香:飘送着晚上的芬芳。
  • 杯行(bēi xíng):指饮酒。
  • 易斜阳(yì xié yáng):太阳逐渐西斜。

翻译

竹窗和茅草覆盖的房屋,构成了野外老人的居所。有道德修养的人时常来这里,年老体衰的人也会突然焕发出光彩。小径旁的草在晴朗的天空下显得翠绿明亮,林中的花朵飘送着晚上的芬芳。喝酒的时候不要停止,因为天际的太阳已经逐渐西斜。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宁静而优美的乡村景象,展现了自然与人文的和谐共生。诗人通过描绘竹窗、茅草房屋、老人、草径、林花等元素,展现了一种恬静、淡泊的生活态度。诗中的意象清新明快,语言简洁优美,给人以清新淡雅之感,让人感受到大自然的宁静与美好。

孙承恩

明松江华亭人,字贞父(甫),号毅斋。孙衍子。正德六年进士。授编修,历官礼部尚书,兼掌詹事府。嘉靖三十二年斋宫设醮,以不肯遵旨穿道士服,罢职归。文章深厚尔雅。工书善画,尤擅人物。有《历代圣贤像赞》、《让溪堂草稿》、《鉴古韵语》。 ► 162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