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杂咏二十三首咏山居

新秋入琳馆,物意何萧森。 露滴丹灶冷,云护芝房深。 棋声间竹院,箫韶出风林。 千门锁虚寂,石坛昼阴阴。 苔花绣古篆,鹤唳流孤音。 清虚绝尘俗,悠然生道心。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琳馆(lín guǎn):美丽的宫殿。
萧森(xiāo sēn):寂静冷清。
丹灶(dān zào):红色的灶台。
芝房(zhī fáng):指仙人居住的地方。
箫韶(xiāo sháo):美妙的箫声。
虚寂(xū jì):寂静空旷。
石坛(shí tán):石制的祭坛。
苔花(tái huā):生长在石头上的青苔。
绣古篆(xiù gǔ zhuàn):刻有古篆字样。
鹤唳(hè lì):鹤鸣声。
清虚(qīng xū):清净空灵。
悠然(yōu rán):悠闲自在。
道心(dào xīn):指修炼道心,追求道家思想。

翻译

新秋来到琳馆,四周的景物显得格外幽静。露水滴落在红色的灶台上,云彩像护卫一般覆盖着仙人居所。竹院里传来下棋的声音,美妙的箫声飘出风林。千门紧闭,空寂无人,石制祭坛在白天也笼罩着阴影。青苔上开着绣有古篆字样的花朵,鹤发出孤独的鸣叫声。这里清净脱俗,宛如生活在道家思想中的心境。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秋日山居的景象,通过描写琳馆的幽静、红灶的冷清、箫声的美妙等细节,展现了一种清静淡泊的生活态度。诗人通过对自然景物和生活细节的描绘,表达了对清净、悠闲生活的向往,体现了一种超脱尘俗、追求内心宁静的境界。整首诗意境优美,给人一种清新淡雅的感觉。

孙承恩

明松江华亭人,字贞父(甫),号毅斋。孙衍子。正德六年进士。授编修,历官礼部尚书,兼掌詹事府。嘉靖三十二年斋宫设醮,以不肯遵旨穿道士服,罢职归。文章深厚尔雅。工书善画,尤擅人物。有《历代圣贤像赞》、《让溪堂草稿》、《鉴古韵语》。 ► 162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