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城西寺中杂言五首

缁尘坐自染,白社偶相寻。 俗子惭玄度,名僧即道林。 三生空有偈,五蕴本无心。 说法何须难,忘言悟已深。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缁尘(zī chén):黑色的尘土
  • 白社(bái shè):白色的社稷祭坛
  • 玄度(xuán dù):指佛教的高僧
  • 道林(dào lín):佛教寺院
  • 三生(sān shēng):佛教中指轮回的三世
  • 五蕴(wǔ yùn):佛教中指构成人体的五种聚合体
  • 说法(shuō fǎ):讲解佛法

翻译

坐在城西的寺庙里,被黑色尘土所染,白色的祭坛和社稷神像仿佛在相互寻找。普通人感到惭愧,高僧们就像在佛教寺院中行走。经历了三世的轮回,五蕴本身却没有心灵。讲解佛法又何必那么困难,忘却言语已经领悟得很深。

赏析

这首诗通过描绘寺庙中的景象,表达了对世俗与佛道之间的对比。诗人用简洁的语言,表达了对人生、信仰和领悟的思考。诗中的“忘言悟已深”表达了对超脱尘世的向往和领悟的境界。整体氛围清幽,意境深远,展现了唐代诗人对佛教思想的理解和感悟。

唐顺之

唐顺之

明常州府武进人,字应德,一字义修,称荆川先生。嘉靖八年会试第一。曾协助总督胡宗宪讨倭寇,谓御敌上策,当截之海外,纵使登陆,则内地受祸。曾亲率舟师,邀敌于长江口之崇明。三沙告急,督户镗、刘显赴援,亲跃马布阵,持刀直前。以功升右佥都御史、凤阳巡抚。学问广博,通晓天文、数学、兵法、乐律等,兼擅武艺,提倡唐宋散文,与王慎中、茅坤、归有光等被称为“唐宋派”。有《荆川先生文集》。 ► 593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