鲍母江旌节歌

呜呼棠川风俗美,当时父子争相死。 煌煌秉笔玉堂仙,曾为殷勤著青史。 孝子奕叶孙又孙,如何笃行传闺门。 阿娘二八已择对,纫针补缀秋灯昏。 嗟嗟藁砧早不淑,瘦影零丁媚幽独。 中郎有女续家声,伯道无儿延世禄。 浚也眉目甚分明,见客拜揖知姓名。 移桃接李乃犹子,嚼指动念如所生。 盛年耿耿冬复夏,东家罗绮跨鞍马。 霜筠纵老节不枯,夜夜孤眠泪盈把。 昨朝有使来京都,里闾旌表大字书。 浚也起舞献亲寿,冥冥不负操心初。 只今乱离兵戈里,朝为秦兮暮为楚。 代间多少烈丈夫,不及孱然一妇女。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奕叶:代代相传。
  • 笃行:忠实地践行。
  • 闺门:指妇女的居室。
  • 藁砧:古代刑具,此处比喻丈夫。
  • 幽独:孤独。
  • 中郎:古代官职名,此处指有地位的人。
  • 伯道:古代官职名,此处指有地位的人。
  • 世禄:世代相传的俸禄。
  • 犹子:侄子。
  • 嚼指:形容极度思念。
  • 霜筠:指竹子,比喻坚贞不屈。
  • 旌表:表彰。
  • 操心:用心,努力。
  • 孱然:柔弱的样子。

翻译

啊,棠川的风俗多么美好,当时父子都争着去死。 辉煌的玉堂仙人,曾经为此勤勉地书写在青史上。 孝子的后代代代相传,如何在闺门中传承忠实的品行。 母亲十六岁就已经选好了配偶,夜晚在秋灯下缝补衣物。 唉,丈夫早早不幸,瘦弱的身影孤独地闪耀。 有地位的人有女儿续写家声,有地位的人没有儿子延续世代的俸禄。 浚的眉目非常清晰,见到客人会行礼并知道姓名。 移植桃树接上李树,就像对待侄子一样,思念之情如同对待亲生。 盛年时光匆匆,冬去夏来,东家的妇女穿着华丽的衣裳骑着马。 即使竹子老了,节操也不会枯萎,夜夜独自流泪。 昨天有使者从京都来,在村里表彰了大字书。 浚也跳起舞来献给母亲寿辰,默默地不负初心。 现在在乱离的兵戈之中,朝为秦暮为楚。 世间有多少烈丈夫,却不及这位柔弱的妇女。

赏析

这首作品赞美了棠川地区的美德和传统,特别是对妇女的坚贞和孝道的传承。诗中通过对比,强调了妇女在乱世中的坚守和不易,以及她们在家庭和社会中的重要角色。通过对孝子后代、母亲和浚的描写,展现了家族美德的传承和个体的忠诚与牺牲。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表达了对传统美德的崇敬和对妇女坚韧不拔精神的赞扬。

唐桂芳

元明间歙县人,一名仲,字仲实,号白云,又号三峰。唐元子。少从洪焱祖学。元至正中,授崇安县教谕,南雄路学正。以忧归。朱元璋定徽州,召出仕,辞不就。寻摄紫阳书院山长。卒年七十有三。有《白云集》等。 ► 30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