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东去送杨国瑞西行兼简仲宣生

悲哉秋气,觉天高气爽,淡然寥泬。行李悤悤人欲去,一夜征鞍催发。落叶长安,雁飞汾水,怕见河梁别。中年多感,离歌休唱新阕。 暮雨也解留人,檐声未断,窗外还骚屑。满眼清愁吹不散,莫倚心肠如铁。面目沧浪,齿牙摇落,鬓发三分白。故人相问,请君还为渠说。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寥泬(liáo jué):空旷清朗的样子。
  • 行李悤悤:形容行色匆匆。
  • 征鞍:指马鞍,借指远行。
  • 汾水:河流名,位于今山西省。
  • 河梁别:指在桥梁上的离别,常用来形容离别的场景。
  • 新阕:新曲,新歌。
  • 骚屑:形容声音细碎,这里指雨声。
  • 沧浪:形容面色苍老。
  • 齿牙摇落:牙齿松动脱落,形容年老。

翻译

秋天的气息真是让人感到悲凉,天空高远,空气清爽,一片空旷清朗。行色匆匆的人即将离去,一夜之间,马鞍催促着出发。在长安,落叶纷飞,汾水之上,雁群飞翔,我害怕看到在桥梁上的离别。中年人总是多愁善感,离别的歌曲,请不要再唱新曲。

傍晚的雨似乎也想挽留人,屋檐下的雨声未曾断绝,窗外还传来细碎的雨声。满心的清愁吹不散,不要依赖心如铁石。面容苍老,牙齿松动脱落,鬓发已有三分白。如果有故人问起,请你代我告诉他们。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秋日离别的深情,通过对秋天景色的描绘和离别场景的渲染,表达了中年人对离别的敏感和无奈。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如“落叶长安”、“雁飞汾水”,增强了离别的凄凉感。同时,诗人的自画像“面目沧浪,齿牙摇落”,深刻反映了中年人的沧桑和衰老,透露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友情的珍视。整首诗语言凝练,情感真挚,展现了元代诗人段克己深厚的文学功底和丰富的人生体验。

段克己

克己,字复之,河东人,世居绛之稷山。幼时与弟成己并以才名,礼部尚书赵秉文识之,目之曰「二妙」,大书「双飞」二字名其里。金末以进士贡。北渡后,与成己避地龙门山中,馀廿年而卒,人称为遁庵先生。泰定间,孙吏部侍郎辅合克己、成己遗文为《二妙集》,刻之家塾。临川吴澄为之序曰:河东二段先生,心广而识超,气盛而才雄。其诗如:「冤血流未尽,白骨如山丘。」「四海疲攻战,何当洗甲兵。」盖陶之达,杜之忧,兼而有之者也。 ► 18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