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月婆罗门引癸卯元宵与诸君各赋词以为乐寂寞山村无可道者因述其昔年京华所见以望月婆罗门引歌之酒酣击节将有堕开元之泪者
暮云收尽,柳梢华月转银盘。东风轻扇春寒。玉辇通宵游幸,綵仗驾双鸾。闻鸣弦脆管,鼎沸鳌山。
漏声未残。人半醉、尚追欢。是处镫围绣毂,花簇离鞍。繁华梦断,醉几度、春风双鬓斑。回首处、不见长安。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婆罗门引:词牌名。
- 癸卯元宵:癸卯年(可能是指1303年或1363年)的元宵节。
- 京华:指京城,即都城。
- 玉辇:古代帝王的座车。
- 綵仗:彩色的仪仗。
- 驾双鸾:指车辆装饰有鸾鸟图案。
- 鸣弦脆管:指音乐声。
- 鼎沸鳌山:形容场面热闹非凡,如同鼎中水沸腾,鳌山指高大的山。
- 漏声:古代计时器滴水声。
- 镫围绣毂:镫指马镫,毂指车轮,这里形容装饰华丽的马车。
- 花簇离鞍:形容马鞍上装饰有花。
- 繁华梦断:指繁华的景象如同梦境般消逝。
- 春风双鬓斑:春风吹拂下,双鬓已斑白,暗示岁月流逝。
- 不见长安:长安是古代中国的都城,这里指看不到昔日的繁华景象。
翻译
夜幕降临,云彩散尽,柳梢上的月亮如同银盘转动。东风轻轻吹拂,带来了春天的寒意。玉辇在夜晚出游,彩色的仪仗队驾着装饰有鸾鸟图案的车辆。听到鸣弦和脆管的音乐声,场面热闹非凡,如同鼎中水沸腾,鳌山般高大。
漏声还未完全消失,人们已经半醉,仍在追寻欢乐。到处都是装饰华丽的马车和花簇装饰的马鞍。繁华的景象如同梦境般消逝,几度春风吹拂下,双鬓已斑白。回首望去,再也看不到昔日的长安城。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癸卯年元宵节的繁华景象,以及对往昔京城繁华的怀念。通过对比昔日的盛况与现今的寂寞,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和繁华不再的感慨。词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语言,如“柳梢华月转银盘”、“东风轻扇春寒”等,展现了节日的氛围和作者的情感。结尾的“不见长安”更是深化了对过往的怀念和对现实的无奈。
段克己
克己,字复之,河东人,世居绛之稷山。幼时与弟成己并以才名,礼部尚书赵秉文识之,目之曰「二妙」,大书「双飞」二字名其里。金末以进士贡。北渡后,与成己避地龙门山中,馀廿年而卒,人称为遁庵先生。泰定间,孙吏部侍郎辅合克己、成己遗文为《二妙集》,刻之家塾。临川吴澄为之序曰:河东二段先生,心广而识超,气盛而才雄。其诗如:「冤血流未尽,白骨如山丘。」「四海疲攻战,何当洗甲兵。」盖陶之达,杜之忧,兼而有之者也。
► 188篇诗文
段克己的其他作品
- 《 满江红 · 寿陈丈良臣 》 —— [ 元 ] 段克己
- 《 赠医师范子和 》 —— [ 元 ] 段克己
- 《 满庭芳 · 雪夜用前韵 》 —— [ 元 ] 段克己
- 《 江城子 牡丹 》 —— [ 元 ] 段克己
- 《 仲冬之初家弟诚之自芹溪得红梅数枝作三诗以见意夜归枕上次韵简山中二三子 》 —— [ 元 ] 段克己
- 《 红梅用诚之弟韵 》 —— [ 元 ] 段克己
- 《 鹧鸪天 其二 上巳日再游青阳峡用家弟诚之韵 》 —— [ 元 ] 段克己
- 《 浣溪沙 · 寿菊轩弟 》 —— [ 元 ] 段克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