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山访隐图

仙山渺何许,飞楼跨苍穹。 谁携九节杖,直入烟霞中。 雨馀千涧急,略彴微径通。 松花落金粉,衣袂回春风。 幽怀何以写,赖有爨下桐。 吴江脱屣后,不逐陶朱公。 还来白云里,挥弦送飞鸿。 苕溪隐君子,苦心乃良工。 五岳在只手,三山入双瞳。 每于生纸上,经营意无穷。 我知图画理,能使尘虑空。 胡为效病鹤,局促遭樊笼。 何当赋招隐,山幽多桂丛。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miǎo):遥远。
  • 苍穹(cāng qióng):天空。
  • 九节杖:古代传说中仙人所持的杖,有九节。
  • 烟霞:云雾和霞光,常用来形容仙境或隐居之地。
  • 略彴(lüè zhuó):小桥。
  • 微径:小路。
  • 金粉:此处指松花粉,因其色泽金黄,故称。
  • 衣袂(yī mèi):衣袖。
  • 幽怀:深藏的情怀。
  • 爨下桐(cuàn xià tóng):指古琴,传说古琴是用桐木制成,爨下意指炉灶之下,比喻简朴的生活环境。
  • 脱屣(tuō xǐ):比喻轻视世事,无所顾恋。
  • 陶朱公:春秋时期越国的大夫范蠡,后隐居经商,成为富商,后人常以陶朱公比喻富商。
  • 白云里:比喻隐居之地。
  • 挥弦:弹琴。
  • 飞鸿:飞翔的大雁,常用来比喻远行或高远的志向。
  • 苕溪(tiáo xī):地名,位于今浙江省。
  • 隐君子:隐士。
  • 苦心:用心良苦。
  • 良工:技艺高超的工匠。
  • 五岳:中国五大名山的总称,即东岳泰山、西岳华山、南岳衡山、北岳恒山、中岳嵩山。
  • 三山:传说中的海上三神山,即蓬莱、方丈、瀛洲。
  • 只手:一只手,比喻能力或技艺。
  • 双瞳:两个瞳孔,比喻眼界开阔。
  • 生纸:未经加工的纸张。
  • 经营:此处指构思、创作。
  • 尘虑:世俗的忧虑。
  • 病鹤:比喻身体不佳或处境不佳的人。
  • 局促:狭窄,不自由。
  • 樊笼:关鸟的笼子,比喻束缚。
  • 招隐:招人隐居。
  • 桂丛:桂树林,常用来比喻隐居之地。

翻译

仙山在何处,遥不可及,飞楼高耸入云。是谁手持九节杖,直入那烟霞缭绕的仙境?雨后千涧水流湍急,小桥和微小的路径相连。松花如金粉般飘落,春风中衣袖轻拂。深藏的情怀如何表达,幸有古琴相伴。离开吴江后,不再追逐富商陶朱公的生活。回到白云深处,弹琴送别飞翔的大雁。苕溪的隐士,用心良苦,技艺高超。五岳在他手中,三山尽收眼底。在未经加工的纸上,他的创作意蕴无穷。我理解这画中的道理,能使人心中的尘世忧虑一扫而空。为何要像病鹤一样,局促不安地受困于笼中?何时能写下招隐的文章,山中幽静,桂树成林。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一幅仙山隐居的图景,通过对仙境的向往和对隐居生活的赞美,表达了诗人对尘世繁华的超脱和对自然宁静生活的渴望。诗中运用了丰富的意象,如“九节杖”、“烟霞”、“松花”等,构建了一个超凡脱俗的隐逸世界。通过对“爨下桐”、“挥弦送飞鸿”等细节的描写,展现了诗人高洁的情操和超然的生活态度。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无限向往和对世俗的超脱。

凌云翰

元明间浙江仁和人,字彦翀。博览群籍,通经史,工诗。元至正间举人。洪武初以荐,授成都府学教授。后坐事谪南荒。有《柘轩集》。 ► 80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