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隐诗为李文照赋
川原澹微风,草色绿以齐。
牛羊散平野,欲与苍烟迷。
麾肱毕来升,鞭策何用携。
所以隐君子,于焉记幽栖。
朝牧日在东,暮牧日在西。
尔羊无百尾,尔牛无千蹄。
对之忽两忘,俯仰惟端倪。
因兹崇隐德,岂顾犊与羝。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川原:平原。
- 澹(dàn):平静,这里指微风轻拂。
- 麾肱(huī gōng):指挥手臂,这里指驱赶牛羊的动作。
- 毕来升:全都上来。
- 鞭策:鞭子和策(一种赶马的工具),这里指驱赶牛羊的工具。
- 幽栖:隐居。
- 端倪:头绪,这里指心境的平和与超脱。
- 犊与羝(dú yǔ dī):小牛和公羊,这里泛指牲畜。
翻译
平原上微风轻拂,草色绿油油地整齐生长。牛羊散布在广阔的田野上,仿佛与苍茫的烟雾融为一体。挥动手臂,牛羊便全都聚集上来,无需使用鞭子和策。因此,隐居的君子在这里记录下他的幽静居所。早晨放牧时太阳在东方,傍晚放牧时太阳在西边。你的羊群没有百只尾巴,你的牛群没有千只蹄子。面对这一切,我忽然间忘却了自我,心境平和而超脱。因此我崇尚隐居的美德,岂是为了顾及那些小牛和公羊。
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宁静的田园风光,通过平原、微风、绿草、牛羊等自然元素,展现了隐居生活的恬淡与超脱。诗中“麾肱毕来升,鞭策何用携”表达了隐士对生活的从容不迫,以及对自然和谐的深刻体会。结尾的“因兹崇隐德,岂顾犊与羝”更是强调了隐士不为物质所累,追求精神自由的高尚情操。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和赞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