赠笔工杨均显

翁在相溪溪上居,偶因缚笔致名誉。 已烦猎者擒秋兔,更助文人校鲁鱼。 毛援犹能利天下,心殚宁肯不中书。 玉堂新样须重赠,拟效相如赋子虚。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缚笔:制作毛笔。
  • 猎者:猎人。
  • 秋兔:指秋季猎取的兔毛,适合制作毛笔。
  • 鲁鱼:指书籍校对,因“鲁鱼亥豕”常用来比喻书籍传写或刊印中的文字错误。
  • 毛援:指毛笔。
  • 心殚:竭尽心力。
  • 中书:指书写。
  • 玉堂:指翰林院,也泛指富贵之家或高雅的居所。
  • 相如赋子虚:指司马相如的《子虚赋》,这里表示要效仿司马相如的文采。

翻译

老翁居住在相溪之上,偶然因为制作毛笔而声名远扬。 他请猎人捕捉秋天的兔子,以获取上好的毛料,更帮助文人校对书籍,消除文字错误。 毛笔虽小,却能利益天下,他竭尽心力,怎肯不精心制作每一支笔。 在玉堂新制的笔样,我必须再次赠送,打算效仿司马相如,赋写一篇《子虚赋》。

赏析

这首作品赞美了笔工杨均显的制笔技艺及其对文化事业的贡献。诗中通过“缚笔致名誉”、“擒秋兔”、“校鲁鱼”等生动描绘,展现了笔工对制笔工艺的精益求精和对文化传承的重视。末句以“玉堂新样”和“赋子虚”作结,既表达了对笔工新作品的期待,也寄托了诗人对文化艺术的热爱和追求。

凌云翰

元明间浙江仁和人,字彦翀。博览群籍,通经史,工诗。元至正间举人。洪武初以荐,授成都府学教授。后坐事谪南荒。有《柘轩集》。 ► 80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