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蛙

鸣哇出塪井,意气何骄盈。 乘阴集阶除,夺我经诵声。 喧阗自相和,外此无他称。 讵谐宫商调,虚辱鼓吹名。 陋哉孔稚圭,过誉非人情。 焉知朝阳凤,锵若韶钧鸣。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塪井(kǎn jǐng):指井边。
  • 骄盈:骄傲自满。
  • 乘阴:趁着阴凉。
  • 阶除:台阶。
  • 喧阗:声音大而杂乱。
  • 宫商:古代五音中的宫、商,泛指音乐。
  • 讵谐:岂能和谐。
  • 鼓吹:古代的一种器乐合奏,这里指音乐。
  • 孔稚圭:南朝文学家,曾赞美蛙声。
  • 过誉:过分称赞。
  • 朝阳凤:比喻美好的声音或事物。
  • 韶钧:古代音乐中的韶乐和钧天广乐,比喻美好的音乐。

翻译

蛙声从井边传出,它们的叫声显得多么骄傲自满。它们趁着阴凉聚集在台阶上,打断了我的读书声。它们喧闹地相互呼应,除此之外没有什么值得称道的。这样的声音怎能与和谐的音乐相比,实在是辜负了“鼓吹”的美名。孔稚圭对蛙声的赞美实在是过分了,不符合人情。他哪里知道,真正美好的声音,就像是朝阳中的凤凰鸣叫,或是如韶乐和钧天广乐般悦耳动听。

赏析

这首诗通过对蛙声的描写,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界声音的独特感受和审美判断。诗中,“鸣哇出塪井”一句,既描绘了蛙声的来源,又暗含了对蛙声的不满。接着,诗人用“意气何骄盈”来形容蛙声的骄傲自满,进一步加深了读者对蛙声的负面印象。后文通过对比蛙声与真正的音乐,以及对孔稚圭的批评,表达了诗人对真正美好声音的向往和对蛙声的贬低。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体现了诗人对声音美学的深刻理解和独到见解。

胡天游

元岳州平江人,名乘龙,以字行。号松竹主人,又号傲轩。有俊才,七岁能诗。遭元季乱,隐居不仕。有《傲轩吟稿》。 ► 11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