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志道即居左凿池,池中立石假山,高丈馀,络以翠萝,环以清流,旁创小亭,为游息之所。肩吾陈子扁之曰咫尺蓬莱,作歌要余同赋,因次其韵云:
吾闻蓬莱之山三万里,盘根下插归虚底。六鳌赑屃挽不前,那得飞来窗户里。
寒姿颠倒白云间,绿水错磨花玉齿。老苔悬薜莽联络,仿佛玄洲环岛屿。
固知幻戏出人为,岂有金珠隐空翠。亭中老仙方晏坐,醉眼狂花吐奇语。
省来一笑悟非真,欲借鲸波洗眸子。世间小大本无凭,一视正须齐彼此。
秋毫泰岱孰雌雄,沧海坳堂同一水。呜呼!安能自此乘清风,下视尘寰渺何许。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赑屃(bì xì):古代传说中的一种巨龟,常用来形容力量巨大。
- 玄洲:神话中的仙境。
- 金珠隐空翠:指珍贵的宝石隐藏在青翠之中。
- 鲸波:巨大的波浪,比喻巨大的力量或变化。
- 秋毫泰岱:秋毫指极细小的东西,泰岱指泰山,比喻事物的大小悬殊。
- 坳堂:低洼的地方。
翻译
我听说蓬莱山远在三万里之外,其根深插至归墟之底。即使有六只巨龟奋力拉扯,也无法将其移至窗前。 山形奇特,白云缭绕,绿水如同磨砺的花玉。老苔和悬垂的薜荔交织,仿佛玄洲环绕的岛屿。 我深知这一切幻景皆由人造,哪有真正的宝石隐藏在翠绿之中。亭中的老仙人正安坐,醉眼中闪烁着奇异的光芒,说出狂放的话语。 我恍然一笑,领悟到这一切并非真实,渴望借助巨浪洗净双眼。世间万物的大小本无定论,看待一切应平等对待。 秋毫与泰山,谁大谁小?沧海与低洼之地,同是一片水。哎!我多么希望能乘着清风,俯瞰这尘世究竟渺小到何种地步。
赏析
这首作品通过描绘蓬莱仙境的幻景,表达了对尘世的超然态度和对仙境的向往。诗中运用了丰富的神话元素和生动的比喻,如“赑屃”、“玄洲”等,构建了一个超脱现实的仙境画面。通过对比秋毫与泰山、沧海与坳堂,诗人强调了世间万物平等的观念,体现了超脱世俗、追求精神自由的理想。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展现了诗人对尘世的深刻洞察和对仙境的无限遐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