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塘十咏东海朝暾

疏柳长烟远自迷,六桥南北带沙堤。 乱分雌霓连蜷挂,深蔽娇莺自在啼。 红出天桃销处薄,翠和芳草望中低。 赤阑于外清阴满,曾见苏公过马蹄。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疏柳:稀疏的柳树。
  • 长烟:远处的烟雾。
  • 六桥:指杭州西湖的六座桥,即苏堤上的六座桥。
  • 沙堤:用沙子铺成的堤岸。
  • 雌霓:彩虹的副虹,颜色较淡。
  • 连蜷:弯曲的样子。
  • 娇莺:娇小的黄莺。
  • 天桃:指桃花。
  • 销处薄:指桃花的颜色在消退时显得淡薄。
  • 翠和芳草:翠绿的草和芳香的草。
  • 望中低:在视野中显得低矮。
  • 赤阑:红色的栏杆。
  • 清阴:清凉的树荫。
  • 苏公:指苏轼,宋代文学家。
  • 过马蹄:指苏轼曾经骑马经过这里。

翻译

稀疏的柳树和远处的烟雾让人感到迷茫,六座桥横跨在苏堤上,堤岸被沙子覆盖。彩虹的副虹弯曲地挂在天际,娇小的黄莺在深处自由地啼鸣。桃花的颜色在消退时显得淡薄,翠绿的草和芳香的草在视野中显得低矮。红色的栏杆外是清凉的树荫,曾经见证了苏轼骑马经过这里的情景。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钱塘江畔的景色,通过疏柳、长烟、六桥等意象,勾勒出一幅宁静而略带迷离的画面。诗中“雌霓连蜷挂”和“娇莺自在啼”生动地描绘了自然界的美丽与和谐。后两句通过对桃花和芳草的描写,传达了春天的气息和景色的变化。结尾提到苏轼,增添了历史的厚重感,使读者仿佛能感受到历史的流转和文化的积淀。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赞美和对历史文化的缅怀。

凌云翰

元明间浙江仁和人,字彦翀。博览群籍,通经史,工诗。元至正间举人。洪武初以荐,授成都府学教授。后坐事谪南荒。有《柘轩集》。 ► 808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