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读高昌佥宪公唐律十二首爱其清新雄杰殆本天成非吟哦造次可得韩退之慕樊宗师文苏子瞻拟黄鲁直体惟其有之是以似之区区虽欲效颦第恐唐突西施耳和游张公洞

杜甫无家长作客,次公非酒亦生狂。 好将天上三秋露,散作人间十月霜。 健鹘翻云诗律俊,惊蛇入草墨痕长。 白头才尽江淹笔,安得声名擅最忙。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伏读:恭敬地阅读。
  • 高昌佥宪公:指高昌地区的官员。
  • 唐律:唐代诗律。
  • 吟哦:吟咏。
  • 造次:仓促,匆忙。
  • 韩退之:韩愈,唐代文学家。
  • 樊宗师:唐代诗人。
  • 苏子瞻:苏轼,宋代文学家。
  • 黄鲁直:黄庭坚,宋代文学家。
  • 效颦:模仿皱眉,比喻不自量力地模仿。
  • 唐突:冒犯,不敬。
  • 西施:古代美女,比喻美好的事物。
  • 和游:和诗游玩。
  • 张公洞:地名,具体位置不详。
  • 次公:次等,这里指不是酒醉的状态。
  • 健鹘:强健的鹰。
  • 翻云:形容诗句灵动。
  • 诗律俊:诗的格律精妙。
  • 惊蛇入草:形容书法笔势迅疾有力。
  • 墨痕长:墨迹长久留存。
  • 白头:白发,指年老。
  • 江淹笔:江淹,南朝文学家,其笔力雄健。
  • 声名擅最忙:名声显赫,事务繁忙。

翻译

恭敬地阅读高昌地区的官员所写的十二首唐诗,喜爱其清新雄浑的风格,仿佛是天然而成,非仓促吟咏所能达到。韩愈仰慕樊宗师的文采,苏轼模仿黄庭坚的风格,正是因为他们有这样的才华,所以才能相似。我虽然也想模仿,但恐怕是不自量力,冒犯了美好的事物。和诗游玩张公洞,写道:

杜甫虽无家长作客,次公非酒亦生狂。 好将天上三秋露,散作人间十月霜。 健鹘翻云诗律俊,惊蛇入草墨痕长。 白头才尽江淹笔,安得声名擅最忙。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对高昌佥宪公唐律的赞赏,以及对自己诗才的自谦。诗中“好将天上三秋露,散作人间十月霜”一句,以天上的露水转化为人间霜降的意象,形象地描绘了诗人将高远意境转化为现实情感的能力。后两句则通过比喻和夸张,展现了诗人对诗歌和书法艺术的追求,以及对名声和繁忙生活的向往。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体现了元代诗歌的特色。

唐桂芳

元明间歙县人,一名仲,字仲实,号白云,又号三峰。唐元子。少从洪焱祖学。元至正中,授崇安县教谕,南雄路学正。以忧归。朱元璋定徽州,召出仕,辞不就。寻摄紫阳书院山长。卒年七十有三。有《白云集》等。 ► 302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