婺源程弘道教经堂

· 宋褧
圣训行天似日星,秦时晦日汉时明。 半山老人坏正道,紫阳夫子集大成。 孝经尚欲化遐郡,论语还堪致太平。 他日儿曹心醉后,我知不羡遗金籯。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婺源:地名,位于今江西省。
  • 程弘:人名,可能是当地的一位道教人士。
  • 道教经堂:道教的宗教场所,用于讲经说法。
  • 圣训:指道教的经典教义。
  • 秦时晦日汉时明:比喻道教教义在不同历史时期的影响力,秦时被忽视,汉时被重视。
  • 半山老人:可能指道教中的某位前辈或重要人物。
  • 坏正道:破坏或误解了道教的真正教义。
  • 紫阳夫子:指道教中的另一位重要人物,可能与程弘有关。
  • 集大成:指紫阳夫子对道教教义的总结和发展。
  • 孝经:儒家经典之一,强调孝道。
  • 遐郡:边远的地区。
  • 论语:儒家经典之一,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
  • 致太平:带来社会和谐与安定。
  • 儿曹:后代,子孙。
  • 心醉:比喻对某事物的极度喜爱或沉迷。
  • 遗金籯:遗留下来的金银财宝。

翻译

道教的经典教义如同天上的日星,在秦朝时被忽视,在汉朝时则被重视。半山老人误解了道教的真正教义,而紫阳夫子则对道教教义进行了总结和发展。孝经尚且能够教化边远的地区,论语则能带来社会的和谐与安定。将来,当我的子孙们沉醉于这些经典之后,我知道他们不会羡慕那些遗留下来的金银财宝。

赏析

这首作品通过对比不同历史时期道教教义的遭遇,强调了紫阳夫子对道教教义的贡献。诗中提到的孝经和论语,不仅代表了儒家思想,也反映了作者对于道德教化的重视。最后,作者表达了对子孙后代能够理解并珍视这些文化遗产的期望,而不是仅仅追求物质财富。整首诗体现了作者对于精神文化传承的深刻理解和崇高追求。

宋褧

宋褧

元大都人,字显夫。宋本弟。泰定帝泰定元年进士,除秘书监校书郎。顺帝至元初,历监察御史,遇事敢言。累拜翰林待制,迁国子司业,与修宋辽金三史,以翰林直学士兼经筵讲官卒,谥文清。有《燕石集》。 ► 697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