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源夏山深远
北苑时翻砚池墨,叠起烟云隐霹雳。
短缣尺楮信手挥,若有蛟龙在昏黑。
南唐画院称圣功,好事珍藏裹数重。
崇山突兀常疑雨,碧树萧森迥御风。
鸟啼花落不知处,渔唱樵歌遐迩度。
展舒不尽古今情,未容肉眼轻将赋。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北苑:指董源,五代南唐画家,因其居所称为“北苑使”,故世称“董北苑”。
- 短缣尺楮:缣,细绢;楮,纸的代称。指小幅的绢本画或纸本画。
- 昏黑:暗淡无光的状态。
- 南唐画院:指南唐时期的官方画院。
- 突兀:高耸、突出。
- 萧森:形容树木茂密而幽深。
- 遐迩:远近。
- 肉眼:指凡人的眼睛,常用来比喻见识有限。
翻译
董源在北苑时,常常翻动砚池中的墨水,墨迹叠起,仿佛烟云中隐约传来霹雳之声。他信手挥洒在小幅的绢本或纸本上,画中似乎有蛟龙在暗淡无光中游动。南唐画院尊称他为圣手,他的画作被珍藏者层层包裹,视为至宝。画中的崇山峻岭高耸入云,常让人怀疑是否即将下雨;碧树茂密幽深,仿佛能抵御风寒。鸟儿啼鸣,花儿飘落,不知它们来自何方;渔人的歌声和樵夫的斧声,远近可闻。这画卷展开,古今之情无尽,不容凡人的眼睛轻易评说。
赏析
这首作品赞美了五代南唐画家董源的绘画技艺。诗中通过“翻砚池墨”、“叠起烟云”等意象,生动描绘了董源作画时的情景,展现了其画作的神秘与生动。后文通过对画中景物的描写,如“崇山突兀”、“碧树萧森”,进一步体现了董源画作的深远意境和艺术魅力。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充分表达了对董源画艺的崇敬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