寓言二首

· 吕诚
苦瓠若悬瘿,宜瓢亦宜笙。 笙将用合雅,瓢以供酌烹。 吾为苦瓢谋,任力不任声。 荐劳铏鼎间,自足资养生。 物贱终反贵,吹万岂其情。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苦瓠(hù):一种植物,果实可做瓢。
  • 悬瘿(yǐng):悬挂的瘤状物,这里指苦瓠的形状。
  • :一种乐器。
  • 酌烹:指烹饪和饮用。
  • 铏鼎(xíng dǐng):古代的烹饪器具。
  • 资养生:维持生活。
  • 吹万:指吹奏乐器,这里比喻名声或地位。

翻译

苦瓠的果实像悬挂的瘤状物,既可以做成瓢也可以做成笙。 笙用来合奏雅乐,瓢则用来烹饪和饮用。 我为苦瓠考虑,认为它更适合实用而非声音。 在铏鼎之间发挥作用,自然足以维持生活。 物品虽贱最终会变得珍贵,吹奏万种乐器岂是它的本意。

赏析

这首诗通过苦瓠的比喻,表达了作者对于实用价值的重视。诗中,苦瓠既可以做成乐器笙,也可以做成日常使用的瓢,但作者认为苦瓠更适合用于日常生活,而非追求声音的美妙。这种观点反映了作者对于物质实用性的认可,以及对于过度追求名声和地位的淡漠态度。诗的最后两句“物贱终反贵,吹万岂其情”更是深刻,暗示了物质的价值最终会得到认可,而过度追求外在的声名并非物品的本意,也非人生的真谛。整体上,这首诗语言简练,寓意深远,体现了元代诗人吕诚的哲思和人生观。

吕诚

元昆山人,字敬夫,后更名肃。工诗词。名士咸与之交。家有园林,尝蓄一鹤,复有鹤自来为伍,因筑来鹤亭。邑令聘为训导,不起。有《来鹤亭诗》。 ► 166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