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友人韵

谁能餐玉驻颜光,两鬓都消镜里霜。 岂有雄文驱海鳄,恨无长矢射天狼。 十年南国风尘满,千古东陵草蔓荒。 兴发会应寻范蠡,扁舟散发弄沧浪。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餐玉:指服食仙丹以求长生不老。
  • 驻颜光:保持青春容颜。
  • 镜里霜:比喻白发。
  • 雄文:指有力的文章或言论。
  • 海鳄:比喻凶恶的敌人。
  • 长矢:长箭,比喻有力的手段或力量。
  • 射天狼:天狼星,古代常用来比喻侵略者。
  • 风尘:比喻旅途劳顿或世俗纷扰。
  • 东陵:地名,此处可能指某个具体的陵墓。
  • 草蔓荒:草木丛生,形容荒凉。
  • 兴发:兴致勃发。
  • 范蠡:春秋时期越国的大夫,后隐居江湖。
  • 扁舟:小船。
  • 散发:不束发,形容放浪形骸。
  • 弄沧浪:指在江湖中自由自在地生活。

翻译

谁能通过服食仙丹来保持青春容颜,我的两鬓都已经布满了白发。我没有有力的文章来驱赶凶恶的敌人,也没有强大的力量去对抗侵略者。在南国十年,我饱受风尘之苦,而东陵的草木已经荒芜。兴致勃发时,我应该去找范蠡,乘着小船,放浪形骸,在江湖中自由自在地生活。

赏析

这首作品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和现实困境的感慨,以及对自由生活的向往。诗中,“餐玉驻颜光”与“两鬓都消镜里霜”形成鲜明对比,突显了诗人对青春逝去的无奈。后句中的“雄文驱海鳄”和“长矢射天狼”则体现了诗人对无力改变现状的愤懑。最后,诗人以范蠡为榜样,表达了对隐逸江湖、放浪形骸生活的深切向往。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情感真挚,展现了诗人对自由与理想的追求。

朱希晦

元温州乐清人。顺帝至正末隐居瑶山,与四明吴主一、萧台赵彦铭吟咏雁山中,称雁山三老。明初荐于朝,命未至而卒。有《云松巢集》。 ► 17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