予伤时不古知老将至叹息成诗呈诸同志

泾水何曾混渭流,心忘宠辱自无忧。 底须老执扬雄戟,且复閒寻范蠡舟。 不见越裳来白雉,徒闻蜀岭过金牛。 由来感慨关人事,回首春风忆旧游。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泾水(jīng shuǐ):古代中国的一条河流,与渭水相对。
  • 宠辱:指受到的宠爱和侮辱,比喻人生的荣辱得失。
  • 底须:何必,何须。
  • 扬雄戟:扬雄是西汉时期的文学家,戟是一种古代兵器,这里指扬雄的才华和武力。
  • 范蠡舟:范蠡是春秋时期越国的大夫,后隐退江湖,舟指他的隐居生活。
  • 越裳:古代越南的一个地区。
  • 白雉:白色的野鸡,古代传说中的神鸟。
  • 蜀岭:指四川的山岭。
  • 金牛:传说中的神兽,这里可能指四川的金牛道。
  • 由来:一直以来,向来。
  • 感慨:因感触而产生的情绪。
  • 人事:世间的事情,人生的经历。
  • 旧游:旧时的游历,过去的经历。

翻译

泾水与渭水怎能混为一谈,心中忘却了宠辱,自然无忧无虑。 何必执着于扬雄的才华与武力,不如闲适地寻找范蠡的隐居舟。 不见越裳之地有白雉飞来,徒然听闻蜀岭之上有金牛传说。 一直以来,感慨总是关乎世间的事情,回首春风,便忆起旧时的游历。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于世事变迁的感慨以及对于隐逸生活的向往。诗中通过对泾水与渭水、扬雄与范蠡的对比,展现了诗人对于宠辱不惊、超然物外生活态度的推崇。后两句通过越裳白雉和蜀岭金牛的典故,抒发了对往昔的怀念和对现实的感慨。整首诗语言凝练,意境深远,表达了诗人对于人生和社会的深刻思考。

朱希晦

元温州乐清人。顺帝至正末隐居瑶山,与四明吴主一、萧台赵彦铭吟咏雁山中,称雁山三老。明初荐于朝,命未至而卒。有《云松巢集》。 ► 17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