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题水木清华亭
僻地开三径,荒山住一翁。
栖迟瞰澄澈,结搆倚葱茏。
画槛穿黄蝶,芳塍散白豵。
云湫龙恍惚,月砌鹤氋氃。
破晓孤村日,号秋万壑风。
溪流明见底,岩树润通中。
曳杖行霜果,褰衣检露丛。
稻花香入户,杉叶势侵栊。
穫罢平川迥,樵归狭路穷。
岚迷峰上下,泉合涧西东。
陂养鱼千石,秧移地百弓。
收成防雀鼠,种植聚奴童。
薯蓣登秋课,禾麻验岁功。
要宾如郑驿,遗子似庞公。
物外心何远,朝中信不通。
坐从书帙乱,饮?酒尊空。
景物樊川似,生涯辋口同。
嬉游未可到,赋咏或难工。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栖迟:停留,居住。
- 结搆:结构,构造。
- 葱茏:形容植物茂盛,绿意盎然。
- 芳塍:芳香的田埂。
- 白豵:白色的猪。
- 湫:水潭。
- 氋氃:形容羽毛蓬松的样子。
- 褰衣:提起衣服。
- 栊:窗棂。
- 穫罢:收割完毕。
- 樵归:砍柴归来。
- 岚:山中的雾气。
- 陂:池塘。
- 薯蓣:山药。
- 秋课:秋天的收获。
- 禾麻:稻谷和麻。
- 郑驿:指郑国的驿站,比喻好客之地。
- 庞公:指庞德公,东汉末年隐士,比喻有德之人。
- 书帙:书套,借指书籍。
- 樊川:地名,在今陕西省西安市南,杜牧的别业所在地。
- 辋口:地名,在今陕西省蓝田县,王维的别业所在地。
翻译
在偏僻之地开辟了三条小径,荒山中住着一位老翁。他停留在这清澈的景色中,房屋依傍着茂盛的绿意。画槛上黄蝶穿梭,芳香的田埂上散布着白色的猪。水潭中龙影恍惚,月下的鹤羽蓬松。清晨孤村中的阳光初照,秋风在万壑中呼啸。溪水清澈见底,岩石上的树木湿润透心。手持拐杖行走于霜果之间,提起衣服探查露水丛生的地方。稻花香飘入屋内,杉叶的气势侵入窗棂。收割完毕后平原显得更加辽阔,砍柴归来时狭路已尽。山中的雾气迷蒙了山峰,泉水在涧的东西两端汇合。池塘中养着千石鱼,秧苗移栽到百弓之地。收获时要防止雀鼠,种植时聚集了奴仆和儿童。山药在秋天收获,稻谷和麻验证了一年的劳作。要招待宾客如同郑国的驿站,留给子孙的榜样似庞德公。心向物外,远离朝政,信件不通。坐着时书本散乱,饮酒时酒杯空空。景物与樊川相似,生活与辋口相同。嬉游未能尽兴,赋诗或许难以精工。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一位隐居山中的老翁的生活景象,通过丰富的自然意象和细腻的生活细节,展现了隐士的清静与自足。诗中“栖迟瞰澄澈,结搆倚葱茏”等句,以自然景物为背景,表达了隐士对自然的热爱和对简朴生活的向往。同时,诗中也透露出隐士对世俗的疏离感,如“物外心何远,朝中信不通”等句,体现了隐士超然物外、远离尘嚣的心态。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展现了元代隐逸诗的特色。

宋褧
元大都人,字显夫。宋本弟。泰定帝泰定元年进士,除秘书监校书郎。顺帝至元初,历监察御史,遇事敢言。累拜翰林待制,迁国子司业,与修宋辽金三史,以翰林直学士兼经筵讲官卒,谥文清。有《燕石集》。
► 697篇诗文
宋褧的其他作品
- 《 先兄正献公坟所寒食五首 其三 》 —— [ 元 ] 宋褧
- 《 苏伯脩脩撰分院滦阳众仲 》 —— [ 元 ] 宋褧
- 《 沙垡拜扫 》 —— [ 元 ] 宋褧
- 《 台州韩诚之入京赴调教授松江及归取道彰德展省宋丞相魏公之墓绝句三首送之 》 —— [ 元 ] 宋褧
- 《 先兄正献公坟所寒食自和气门归马上赋 》 —— [ 元 ] 宋褧
- 《 琴士项崇节还新安其人居京师七年尝为威顺王及鲁国长主琴 》 —— [ 元 ] 宋褧
- 《 晓自宦者门入院马上口占 》 —— [ 元 ] 宋褧
- 《 送湖州李教授之官 》 —— [ 元 ] 宋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