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徐守李士宁劝农之日朝廷遣使召为大兴府尹郡人为图其事求予赋诗以记

· 吴当
晴川迟日明花柳,酒帘乐器村村有。 承平官府劝农来,竹马齐迎贤太守。 自从太守到南徐,春衣有帛食有鱼。 男耕女织不用劝,连冈断垄皆新畬。 今年又见祠田祖,牢醴香肥杂歌舞。 乌犍受策自扶犁,东风霎霎吹灵雨。 柔桑枝上啭黄鹂,树下父老相支携。 官曹抱瓮贮浓酒,移馔芳亭随所宜。 老农得饮增欢喜,起听训言书满纸。 朝廷无以我公归,坐使风移民俗美。 我公归去民何从,作图赖与奏天聪。 常遣太守如我公,我民至老歌年丰。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南徐:地名,指今江苏南部一带。
  • 李士宁:人名,当时的南徐守。
  • 大兴府尹:官职名,指首都的行政长官。
  • 竹马:儿童游戏时当马骑的竹竿。
  • 太守:古代官职名,相当于现代的市长或州长。
  • 新畬(yú):新开垦的土地。
  • 祠田祖:祭祀田地的祖先,祈求丰收。
  • 乌犍(jiān):黑色的牛。
  • 扶犁:耕地。
  • 霎霎(shà):形容风声。
  • 灵雨:及时雨。
  • 柔桑:嫩桑叶。
  • 黄鹂:鸟名,黄莺。
  • 支携:互相搀扶。
  • 官曹:官吏。
  • 移馔(zhuàn):移动食物。
  • 训言:教诲的话。
  • 风移:风俗的改变。
  • 天聪:皇帝的听闻。

翻译

晴朗的河川和温暖的阳光照亮了花柳,村庄里到处可见酒帘和乐器。在太平盛世,官府派人来劝农,贤明的太守骑着竹马受到村民的热烈欢迎。自从太守来到南徐,百姓们穿着新衣,吃着鱼肉,男女耕织无需再劝,新开垦的土地遍布山冈。今年又举行了祭祀田祖的仪式,丰盛的食物和香醇的酒水伴随着歌舞。黑色的牛在春风中扶犁耕地,灵雨随着东风轻轻吹拂。嫩桑枝上黄鹂鸟儿歌唱,树下父老相互搀扶。官吏们抱着瓮装满美酒,将食物移至芳亭,随遇而安。老农们得到美酒,欢喜地起身聆听太守的教诲,满纸的训言。朝廷因太守的离去而感到遗憾,他的离去使风俗和民风更加美好。太守离去后,百姓们不知所措,只能依靠图画和奏章向皇帝表达心声。愿常有如太守这样的官员,让百姓们至老都能歌颂丰收之年。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南徐地区在贤明太守李士宁的治理下,农业繁荣、民风淳朴的景象。诗中通过丰富的意象和生动的场景,展现了太守与民同乐、劝农兴业的情景,表达了对太守的敬仰和对太平盛世的赞美。诗的语言优美,意境深远,通过对自然景色和民俗活动的细腻描绘,传达了对和谐社会的向往和对优秀官员的期待。

吴当

元抚州崇仁人,字伯尚。吴澄孙。幼以颖悟笃实称,长精通经史百家言。从祖父至京师,补国子生。澄卒,从之学者皆就当卒业。用荐为国子助教,预修辽金宋三史,书成,除翰林修撰,累迁翰林直学士。江南兵起,特授江西肃政廉访使,召募民兵,由浙入闽,参预镇压农民军,夺回建、抚两郡。寻以被诬解职。陈友谅据江西,欲用之,不从,乃执送江州,拘留一年。后隐居庐陵吉水。有《学言诗稿》。 ► 524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