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黎别驾景升归休韵二首

· 江源
不逢叔度几经春,叹我胸中半俗尘。 千里行囊双匕首,五湖烟月一归人。 功名富贵非吾愿,钟鼎山林只此身。 回首且寻陈太史,白沙新水是通津。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叔度:指东汉时期的黄宪,字叔度,以清高著称。
  • 几经春:多少年。
  • 俗尘:世俗的尘埃,比喻世俗的纷扰。
  • 匕首:短剑或狭长的短刀。
  • 五湖:指中国古代的五大湖泊,这里泛指江湖。
  • 烟月:朦胧的月光。
  • 归人:归家的人。
  • 功名富贵:指官职和财富。
  • 钟鼎山林:钟鼎代表官宦生活,山林代表隐逸生活。
  • 回首:回头看,这里指回忆过去。
  • 陈太史:指陈寿,三国时期的历史学家,著有《三国志》。
  • 白沙:地名,具体位置不详。
  • 通津:交通要道。

翻译

多少年未曾遇见像叔度那样的高人,感叹我的心中充满了世俗的尘埃。千里旅途,行囊中只有两把匕首,五湖之上,朦胧的月光下,只有一个归家的人。功名和富贵并非我所追求,我只想在这钟鼎与山林之间,保持自己的本真。回首往事,我去找寻陈太史的足迹,白沙的新水正是通往那里的要道。

赏析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世俗生活的厌倦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诗中,“不逢叔度几经春”一句,既表达了对高洁之士的怀念,也暗示了自己在世俗中的孤独。“功名富贵非吾愿,钟鼎山林只此身”则直接抒发了诗人对功名利禄的淡漠,以及对自然山林的向往。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体现了诗人超脱世俗,追求心灵自由的高洁情怀。

江源

明广东番禺人,字一原。成化五年进士。任上饶知县,清讼狱,百姓感服。迁户部主事,历郎中,清慎自持,且有文誉。以忤权贵出为江西按察佥事。综理屯田水利,烛奸刷弊,不动声色。擢四川副使,乞休归,优游泉石,以诗自娱。卒年七十二。有《桂轩集》。 ► 1155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