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寓

假兵车者伯,以仁义者王。 诚伪迥不同,而人自圣狂。 汤以七十里,至德闻四方。 文王以百里,殷人何可当。 小足以制大,弱可以制强。 人心一以归,天命自有常。 试观伯者民,驩虞气洋洋。 齐桓晋文事,十世忽以亡。 何如王者民,皞皞莫能量。 百世既以远,仁恩讵能忘。 我尝阅书史,浩然兴慨慷。 因之识天德,王者其永昌。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借用,利用。
  • :古代诸侯的领袖,此处指霸主。
  • 诚伪:真诚与虚伪。
  • :远,差异很大。
  • 圣狂:圣人与狂人,此处指贤明与愚昧。
  • :商朝的开国君主。
  • 文王:周文王,周朝的奠基人。
  • 皞皞:广大无边的样子,形容仁德广大。
  • :岂,怎么。
  • 浩然:宏大,豪迈。
  • 兴慨慷:激起感慨和豪情。
  • 天德:天命,天意。

翻译

利用武力的人成为霸主,推行仁义的人则能称王。真诚与虚伪之间差异巨大,人们也因此分为贤明与愚昧。商汤以七十里的土地,其至高的德行闻名于四方。周文王以百里的土地,殷商的人民怎能抵挡。小的可以制约大的,弱的可以制约强的。人心一旦归附,天命自然有其规律。试看那些霸主统治下的人民,虽然一时欢欣鼓舞,但齐桓公和晋文公的事迹,十世之后便迅速消亡。相比之下,王者的仁德,广大无边,无法估量。即使百世之后,仁德的恩泽又怎能被遗忘。我曾阅读史书,激起宏大的感慨和豪情。因此认识到天命,王者的统治将永远昌盛。

赏析

这首作品通过对历史上的霸主与王者的对比,强调了仁义的重要性。诗中,“假兵车者伯,以仁义者王”一句,直接点明了武力与仁义的不同结果。通过商汤和周文王的例子,诗人展示了小国弱国通过仁德可以战胜大国强国的历史事实。诗的最后,诗人表达了对仁德统治的向往和对天命的信仰,认为只有遵循天命,推行仁政,才能使国家永昌。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体现了诗人对历史和政治的深刻洞察。

朱诚泳

安徽凤阳人。明宗室。号宾竹道人。太祖第二子秦王朱樉玄孙。弘治元年袭封秦王。长安有鲁齐书院,久废,诚泳别易地建正学书院,又于其旁建小学,择军士子弟延儒生教授。工诗。著有《经进小鸣集》。卒谥简。 ► 1319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