绣思曲

碧纱如烟春昼长,玉桃花绽东风香。 小屏深坐悄无语,越罗刺到双鸳鸯。 凝神想像阳台去,心绪纷纷乱如絮。 百啭流莺和泪闻,声声正在人愁处。 宝篆烟消金鸭冷,碧云天外红轮暝。 重整残妆启镜奁,镜中怕见孤鸾影。
拼音
(以下内容由 AI 生成,仅供参考。)

注释

  • 碧纱:绿色的纱帐。
  • 玉桃花:指美丽的桃花。
  • 越罗:一种质地轻软的丝织品。
  • 鸳鸯:一种水鸟,常用来比喻恩爱夫妻。
  • 阳台:传说中神仙居住的地方,也用来比喻男女欢会的地方。
  • 宝篆:指香炉中的香烟,形状如篆字。
  • 金鸭:指金色的鸭形香炉。
  • 镜奁:装镜子的匣子。
  • 孤鸾:孤独的鸾鸟,比喻孤独无伴的人。

翻译

绿色的纱帐如烟雾般朦胧,春日的白昼显得格外漫长,美丽的桃花在东风中绽放,散发出阵阵香气。小屏风深处,我静静地坐着,默默无语,手中正刺绣着一对鸳鸯图案的越罗。我凝神想象着前往阳台的情景,心中思绪纷乱,如同飘絮一般。窗外百啭的黄莺声伴随着我的泪水传来,每一声都恰巧触动我的愁绪。宝篆形状的香烟在金色的鸭形香炉中消散,碧云覆盖的天空外,红日渐渐落下,天色暗淡。我重新整理妆容,打开镜匣,却害怕在镜中看到孤独的鸾影。

赏析

这首作品描绘了一个春日午后,女子独自深坐,心事重重的情景。诗中通过“碧纱如烟”、“玉桃花绽”等意象,营造出一种朦胧而美丽的春日氛围。女子手中的“越罗刺到双鸳鸯”暗示了她对爱情的向往,而“凝神想像阳台去”则表达了她的相思之情。后半部分通过“宝篆烟消”、“重整残妆”等细节,展现了女子内心的孤寂和无奈。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情感细腻,表达了女子在春日里的复杂情感。

朱诚泳

安徽凤阳人。明宗室。号宾竹道人。太祖第二子秦王朱樉玄孙。弘治元年袭封秦王。长安有鲁齐书院,久废,诚泳别易地建正学书院,又于其旁建小学,择军士子弟延儒生教授。工诗。著有《经进小鸣集》。卒谥简。 ► 1319篇诗文